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马谡熟知兵法为何还会使街亭失守?
街亭,马谡,刘备马谡熟知兵法为何还会使街亭失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马谡熟知兵法为何还会使街亭失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同巧媳难做无米之炊,兵微将寡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小小,关注我会有更多精彩的回答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对马谡失街亭这一段非常熟悉,诸葛亮的弟子马谡因为没有按照制定的战略部署导致蜀军第一次北伐失败,现在我们就来了解马谡其人和北伐失败的原因。
荆州才子马谡
马谡,字幼常,荆州襄阳人。其家族是荆州望族,自幼熟读兵书,“才器过人”颇有名气。刘备取荆南四郡后,拉拢马氏家族,族中子弟马良、马谡两兄弟归附刘备,被刘备委以重任,马谡早年跟随诸葛亮学习,后来刘备攻取益州后被任命为绵阳县令。
后来刘备征伐东吴失败后败退白帝城,诸葛亮遂派马谡至白帝城服侍刘备,刘备在此期间考察马谡的工作和个人能力,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为人浮夸,才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于是在临终托孤诸葛亮是说“马谡言过其实,没有实际才能,不能委以重任”的遗言,刘备身为一代枭雄,看人、识人的眼光非常准确。
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在刘备病故后,辅佐后主刘禅稳定蜀汉内部后,于公元228年春发动第一次伐魏战争,战争一开始魏国边境三郡便被蜀军占领,蜀军初战报捷。后来魏明帝曹睿派遣曹真和张郃前去抵抗,诸葛亮破格提拔时任参军的马谡驻守战略要地街亭以抵抗曹军。
诸葛亮已经制定好驻守街亭的战略部署,只是让马谡照着执行,还派处事谨慎的王平为副将监督,谁知马谡竟然上山设阵违背诸葛亮的部署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战略性后退,第一次北伐失败。
马谡熟知兵法,街亭失守的原因
1.马谡长期执政地方,有治理地方,造福百姓的政务能力,但没有带过兵,虽然熟知兵法,但不懂变通,死读兵书,缺乏军事经验。
2.诸葛亮识人不明,不听刘备的遗言,导致北伐失败。
3.一个合格的将领应该是从基层做起的,积累经验才能独立指挥作战,诸葛亮一下子把没有经验的马谡派去独立作战,这是相当危险的。
总的来说马谡就是太过浮夸,不切实际、不懂装懂、不听指令、不懂变通的腐儒,这样的人不适合当领导,用这样子的人肯定会导致团队失败的。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一起讨论三国的那些事,听说上次点个赞、转发的那个人运气越来越好了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马谡是熟读兵书,可是没有多少实战经验,加上立功心切,没想到失守街亭,还害了自己的命。
马谡原本是一个荆州从事,后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等职务。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任命马谡为参军。马谡因为谋略好,而且熟知兵法,所以深得诸葛亮的器重,甚至经常采纳马谡的计谋。然而,与赵云,魏延,王平这些将军比起来,马谡是“纸上谈兵”之辈。早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便与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街亭是关陇地区咽喉重地,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诸葛亮与马谡的父亲关系好,又看到马谡熟悉兵法,于是派遣马谡守住街亭,以便在陇中地区建立稳固基地,震慑魏国打下基础。诸葛亮也交待马谡只要守住便可,不要出击。
而在马谡心里,有他的想法。他认为自己熟读兵书,于是要趁这个机会大展身手,证明自己的才能,免得有人瞧不起他。他想不但要守住街亭,还要趁势打击来犯之敌。于是马谡上山扎营,据高临下。副将王平反复劝说“山上一无水源,二无粮草,若魏军围困,则我军不战自溃”。可惜马谡根本听不进。
果然,魏将张郃下令围困马谡守住的山地,蜀军没有水支撑,最终大溃败。战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期待您的关注!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街亭之失并非是马谡本身向题,而是诸葛亮之失,并以此杀马谡和为自己失败找借口。
一,以马谡一万军马在街亭抵挡四倍于己的张郃名将,力量差距之大,如按诸葛亮的当道扎营等于螳臂挡车,立即会被包围消灭。马谡在山上扎营,并与王平成猗角之势,可攻可守,会较长时间拖住张郃,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不致张郃支援,马谡的战略战术是对的,但向题是:
二,在张郃援军到达前,诸葛亮的主力部队巳经失败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基本失败。这并非是街亭失守,张郃援军协助所致。
三,诸葛亮的失败并非街亭失守所致,而是诸葛亮本身主力的失败。
四,街亭实质上变成了撤退的防线,此时诸葛亮又不增援,怎有不败之理?为了杀马谡,诸葛亮把一次北伐,把士兵生命当草芥。马谡是对的,被斩是怨的,该斩的应是诸葛亮!
以后几次北伐也一样,为了夺得军权,杀李严,几次北伐失败都把责任推指李严,自己一身干净无责,被贬为庶民的应是诸葛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