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哪些文学作品、电影或生活中的片段是让你很难忘的?
他的,都是,我的有哪些文学作品、电影或生活中的片段是让你很难忘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就像作品开始福贵和那头老牛,通过日落黄昏福贵牵着牛在田地里走的描写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这个老牛和福贵有太多相似之处:年老、衰弱、卑微、懒惰等等,这头老牛其实就指的福贵。这头老牛的设置,就是为了更明显地表达出活着的意义:牛怎样活,人就怎样活。这头牛就是福贵。还有从前面的描写我们能感受到,福贵现在的这种活着,已经没有了任何色彩,而这种生活就是生命的原始状态。还有牛偷懒的那一处描写,福贵说的那句话其实点明了思想:牛犁地,理所应当。这个“理”,说实在的就是虚无,但就是这么一个玄幻的想法,成为了福贵活着的原因,也成为活着的意义。这其实是一个很抽象的解释,用语言有些难以表达,只能个人慢慢领悟。
再说一说艺术性,这部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很温和的,格调敦厚,充满着悠远的苍凉的历史沧桑感。这部作品的文学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一点,交出叙事权。
学文学的朋友都知道,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一定程度上说是“为其代言”,作者充当着“代言者”的作用。这样就导致了文章加入了过多的主观意志。也就是叙事者和叙事权的交付问题。
拿老舍的《骆驼祥子》来讲,祥子是一个人力车夫,代表了当时广大的底层劳动人民。通过他的一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控诉。我们细看这部作品其实能理解,这部作品叙事权始终都是老舍一人操控,“代言人”的特点非常明显。老舍很明显是高高在上的,以上帝视角,描写他所认为的一切。叙事者有时是祥子,但是叙事权其实始终都是老舍。真正属于祥子自己的故事,很少得到展现。这一点和《活着》很不一样。
这里有必要提到的是,叙事者和叙事权不太一样,叙事者是谁在说话,而叙事权是谁在讲故事。这部作品,其实都是老舍在说。所以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感觉有种疏离感,感觉祥子是很远的。他缺少太多发自自己思想的语言,所有想法都是老舍来说的。当然,必须认同的是,这部作品的“控诉感”太强,极大程度上体现了老舍想要表达旧社会的黑暗,表达了过多的主观情绪,所以才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成了“他叙传”。
而我们看《活着》,这本书明显地是“自叙传”真正讲的故事,都是自己。叙事者有两个,一开始是“我”,“我”下乡采集民歌,偶然间遇到了一个叫福贵的老人,于是展开了福贵的故事。而在开始讲故事时,“我”其实退出了,叙事者和叙事权都全盘交给了福贵。后来的整个故事,就成了福贵在讲他的一生,而不是“我”借着福贵的口来讲他的一生。这种叙事权力的交付,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一是更准确地表达了“活着”的思想,因为直接表达了当事人的所思所感;二是把作品的厚重的深沉的平实的格调发挥到了极致,让人读来非常有感触,更容易带入情境。
叙事权利的交付,在很多文学作品上是少见的,就来连很多现代文学大作家都不善用。这点个人修养还不够,未能理解。虽然这本书依然是余华写的,全文依然代表着余华的主观思想,但是叙事权利的交付却真正地让福贵这个人物活起来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到了古稀之年回想一下自己至今难忘的文学作品很多。象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子夜。鲁迅的伤逝,祥林嫂,阿Q正传。当然还有很小时看过的三国,红梦,西遊。对了我也很喜欢现在己很少见到的李六如的六十年变迁。文化大革命影响了我的阅读,但我还是千方百计地找书耒读。使我难忘的是七,八年的时间我读了许多外国文学至今难忘象杰克伦敦传,列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阿托尔斯泰的苦难历程。当然还有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牛虻,约翰克利斯朶夫也使我受益终身。四十年代最早版的卜迦丘十日谈使我看到了另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想想电影我记忆忘却不掉的是很小时看到的一部印度电影叫章西女皇,骑骆驼和骑大象的两伙人打仗,最后章西女皇倒在血泊中的情景。其次就是简爱中罗彻斯特眼瞎了和简的对话情形。至今让人落泪。生活中当然也有很多令我难忘的情形。父母,师长,爱人,女儿,外孙,同学,朋友…都有一,二件难忘的情形。当我只有八,九岁时手里握着八分钱在新华书店为一本一角五分的小英雄雨来的书发呆时,书店服务员叔叔为我补上七分线把书放到我手中的情形;当在文化大革命中得知我们不能再继续上学了,父母失望的眼神;当我的中学美术老师颜中仁(因地主出身,由中央美院下放到北大荒后到中学教美术)频频督促甚至哀求我练习绘画,增强自己绘画本领的诚恳表情;当我离开学徒,工作八年的工厂时,师傅们不愿我离开的情形;还有从女儿怀孕到生下外孙全家人激动万分的情形;少年是同学,老了是至交,是朋友经常在一起,一旦有人离去,那种失落的情形;甚至和我相伴的猫,狗离我而去的情形我都暗自落泪至今忘不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