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当今的赤壁没有苏轼当年写的雄宏壮观?
赤壁,苏轼,都是为什么当今的赤壁没有苏轼当年写的雄宏壮观?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地图来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两地地方的距离今天看还是有点距离的,更何况是在古代交通并不是很发达的时候,那么苏轼到底知道不知道他看到的赤壁并不是古赤壁战场的赤壁呢?我们可以说他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就连我们今天都有争论,更不说他那个时候,可见我们和他一样都是稀里糊涂的。而实际上他根本就不关心那是不是赤壁,他只是借这个题来抒发自己的情绪罢了。
古代文学批评的一些材料
我看看张伯伟的《全唐五代诗格汇考》主要的材料来源是日本僧人空海的《文镜秘府论》。他于唐贞元二十年(804)至元和元年(806)在中国留学约 3年,与中国僧徒、诗人有友好交往。本书是他归国后应当时日本人学习汉语和文学的要求,就带回的崔融《唐朝新定诗格》、王昌龄《诗格》、元兢《诗髓脑》、皎然《诗议》等书排比编纂而成,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里面收录一些当时的诗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研究诗,最早是说诗的平仄四声押韵情况的,后来到皎然和尚,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从这里开始诗的研究就开始到了我们现在说的诗话类的内容,开始研究势这样的抽象的问题了,我们说很多文化的东西,最原始都是很简单的事情,一旦跟宗教扯上关系就扯不清楚了,就开始哲学化了。所以我们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看里面跟道家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这些一旦扯上,连字的本意许慎也说不清楚了,后世的文字学家也是解释不清楚了。
诗词里面的论势
我们知道后来文学的发展与宗教的融合,造就了一批这种论思想哲学上面的问题搞到文学批评作品里面去,即让文学批评作品有了更高的意境的观念又使得很多越来越不清楚,越来又越模糊了。而苏轼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他关注的本来就是势这个东西,他才不管哪里是不是真正的赤壁战场,所有的描写都是他用文学的修辞手法,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所以我们根本不用深究赤壁是否还有当年的雄宏壮观,可能他当年看到的场景跟你今天去看到的根本就是一个场景,只是你的理会跟他不一样而已,你站的角度跟他不一样而已。我们说说皎然《诗式》里面是怎么说的,其华艳,如百叶芙蓉,菡萏照水。其体裁,如龙行虎步。其势中断,亦须如寒松病枝。风摆半折。势有通塞者,如惊鸿背飞。要了亲命了。虽然这个势并不是出入皎然首创,但是很多时候后代讨论势都比不过皎然的影响。我们看神彧《诗格》诗有十势中是怎么说的,又是个和尚,我们要习惯很多汉学领域都比不了和尚的影响。说;一曰芙蓉映水势,二曰龙潜巨侵势,三曰龙行虎步势,四曰狮子返掷势,五曰寒松病枝势,六曰风动势,七曰惊鸿背飞势,八曰离合势,九曰孤鸿出塞势,十曰虎纵出羣势。什么?你确定我不是在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这是武功秘籍吗?我们看看当时引的一首诗;
唐朝女诗人李冶的《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
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谁说女子不如男?说诗言高要做到,言中自见高,言远,言中自见远。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我说高了吗?我说远了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不高吗?不远吗?后来说中国的山水绘画,也是怎么说的,什么高远、平远、深远。都这个意思。所以说诗书画是一家。
所以你根本不用对着那个场景站在哪里去思考苏轼当年看到的是什么模样,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说李白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百杯?早送医院去了,那是说的一种气势,跟喝多少没关系。李白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人是随便杀的?信他早就被砍头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苏轼看到的赤壁为什么不如今天看到不如他描述的那样了,实际他看到的还不就是那样,他的眼里的东西和你眼里的东西只是因为,你和他的学识,和才华不一样的区别罢了,所以为什么苏轼只有一个苏轼,你要想理解为什么不一样,那就好好读书吧。他也是人我们也都是人,努力还是有可能赶上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经过五六百年河床抬高了。
上一篇:有哪些工作与物联网有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