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当今的赤壁没有苏轼当年写的雄宏壮观?
赤壁,苏轼,都是为什么当今的赤壁没有苏轼当年写的雄宏壮观?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故笔者游览之后诗云:昔闻赤壁风光好,今上栖霞几多愁。 一湖春水少游鱼,两岸赤壁化高楼。 汽笛盖过稀鸟叫,香炉更胜花一筹。 清风徐来水波漾,豪壮不复水悠悠。
那为何会出现如此浮躁的景象呢?笔者认为:
第一,由于重抓GDP,而轻视了自然景观。
自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更看重物质效益与经济效益,造成了文化退化,精神追求较为低级。
第二,由于人多地少,加上房产商的个人私欲,致使很多文化景区不得不开荒破土,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一幢幢的高楼大厦。
于是,污水乱排,垃圾乱丢,树木滥伐,尾气污染严重……从而破坏了原本优雅别致的自然风光,取而代之的是人为的“塑料景观”。
故游者呼曰:“何处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何处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各种开发、建设发展,一些诗词中的美景,尚存者不多。一些习俗在变,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致也在递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由此,一副波澜壮阔的赤壁壮美画卷展现在人的眼前,让人浮想联翩,遥望当年!……可是如今,不见当年的壮丽景观!是因为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索取,让原始的东西不复存在!是人为破坏!不该人类涉猎的地方,为了探索人类比赛似无所不到,甚至不能生存的南极北极都肆无忌惮的去进驻!致使地球气温变暖!连四季分明的东北的冬天不像个冬天!!愚昧的人们岂不知:地球变暖不好的信号,古人说:科技发展的尽头,就是人类毁灭之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星驿哥哥曰:
1:古今多少年,经历了沧海桑田,自然是昔非今比。
2:文章里面描写的自然比现实中的要好,苏轼文章写的好,即便是不好的东西也能用文字美化,化腐朽为神奇。何况赤壁本来就是不错的地方,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这里发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赤壁,未去过实地,只知道苏轼写的赤壁在今黄州赤鼻矶,在湖北黄岗城外长江边上。苏轼的词中的赤壁,只是借物怀古,并非定指。这就造成的了实际景色与词中描写的不一样,且作极用夸张手法,就更造成与现实差距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赤壁还是那个赤壁,只是看赤壁的人不是苏东坡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感觉悟空小秘的邀请!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流传千古,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关于这首词的解释有很多,大家也都很了解,这里我就不想多说了,我们主要谈谈以下的一些问题。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今天看到的这个地方,我听别人说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那个赤壁,实际上并不是,难道苏轼不知道吗?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实际上他看到的赤壁是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地图来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赤壁的有关记载
《三国志》:“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三国志·吴书》的诸大将传记也都提到“拒曹公于乌林”的字样,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是拄扎在江北的乌林。《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赤壁山在今蒲圻县西八十里,一名石头关,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元和郡县图志》是现存最早的古代总地志,全书创作完成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故名。胡三省注的《资治通鉴》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采用了这一学说。
上一篇:有哪些工作与物联网有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