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面对抱怨的心态?
也是,解决问题,自己的如何面对抱怨的心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面对抱怨的心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为人处事很难称心如意, 不平则鸣,所以“抱怨”也很正常,就看我们怎么去理解了。
我就喜欢“抱怨”。去年国庆节去上海办事,买不到返程票,连站票也买不到,我心急火燎对着售票员“抱怨”了一番,还好,幸亏售票员表示了歉意,让我怨气消了。昨天元宵节买了一块五香牛肉,味道不错,只是感觉牛筋太多,多的不正常,象注了食用胶,自己抱怨自己,不该买。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谁都会遇到这种值得“抱怨”的事情,如果都唱赞歌,都以知足常乐的心态去隐忍的话,我觉得有点虚假。
我们应该正确面对,把这种“抱怨”和“不满”当成改进工作的一种意见,反馈给有关部门,让我们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锦上添花不是更好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抱怨,究其原因多与自信缺失,主观能动性不强,自卑依赖,看问题片面,缺乏辩证思维力有关。
其实抱怨多为处事消极缺乏进取心,缺乏责任担当心,缺乏大局观念,容易忽略或者颠倒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爱抱怨的人因为内心不够强大、往往多有不平,多有怨恨,习惯眼光向外,因此必然会与人疏远或遭人疏远,而至孤独孤僻。
积极的人生是看问题客观辩证,不盲目悲观也不盲目乐观,多强调自我意识,多强调自我作为,多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句话多从自身找原因,多从自身改变做起,则有利于社会,有利于集体,有利于家庭,有利于个人发展。
毛主席说:事物长宜放眼量,牢骚太盛防肠断。有志者,志大者能以自心转变环境,懂得事在人为,事在己为,祸福都是己造。慧浅者,识少者多被环境所左右,被环境牵着鼻子走,遇事不能挣脱环境的束缚,似此为境转人,因此后一种人一生必无大的成就。由此可知,抱怨真的丝毫于事无补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抱怨是人正常的情緒反應,可以應用CALM的原則加以處理。C代表calm down, 抱怨可以,但是避免在抱怨時第一時間便向他人表達,將負能量影響他人容易擴大負向的情緒;第二是Accept,接受。接受自己可以有抱怨的感覺,不要自我責備,衍生罪恶感使情緒加里;第三是Let Go!把抱怨的情緒想像是黑色的氣体,花三分鐘做深呼吸,想像在每次的呼吸間氣体被逐渐的清除,身体感到愈來愈輕鬆;最后是M,Manage管理。思考造成抱怨的起因是什麼,下次如何避免相同的情況再次发生,讓每次的抱怨都變成可以幫助自己思考和成長的工具。希望你可以善用CALM的原則,生活愈來愈順利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报怨有五种原因,处理方法各异:
1、寻求关注的报怨,例如:这两天老睡不好。
解决方法是询问他的近况。
2、不想做某事。例如:这太难了。解决方法是询问他有什么好办法吗?或相信他可以解决。
3、显示自己。例如:某某这也做不好。实际想表达自己的优越。解决方法:夸奖他。
4、寻求支持。例如:某某老针对我。解决方法:让他直接与报怨对象沟通,自己不介入双方。
5、找借口。例如:我没做好是因为运气不好。解决方法:问他如果下次该如何做?
总之,无论遇到什么报怨都不要附和、支持,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个人的抱怨都是ta自己的无能为力。往往都是自己期望和现实之间有差距,自己能力又达不到的无力感。其核心信念就是“你不知道我做不了这件事吗?为什么不能主动帮助我?你应该知道的,你应该看到我的需求!”如果抱怨的人能够觉察自己的无能为力是自己的问题,能够看清楚后,坦然的接纳或者求助想办法,也就不会抱怨了。被抱怨的人如果理解这只是ta的无能为力,ta只是需要主动帮助了,也就不会理解为你在指责我不好。沟通就是从了解和看到开始。抱怨也是人与人渴望链接的信号,那是一种不会表达的需求和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面对抱怨的心态?无条件的接纳。
首先,允许自己或他人有抱怨。生活中难免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偶尔抱怨既是人之常情,也是宣泄不良情绪和压力的有效途径,还是进一步认识自己了解他人的重要方式。同时,朋友之间偶尔的吐槽也会为彼此的相处增添许多小乐趣儿,同事之间的吐槽则会在无形中拉进彼此的距离,增进共事之宜,更利于工作中的协调和配合。
上一篇:大张伟的主持水平怎么样?为什么能被大家称一声老师?你怎么评价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