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笔墨是中国传统国画的特征,丢弃了笔墨的一味创新,还算是中国画吗?
笔墨,中国画,国画笔墨是中国传统国画的特征,丢弃了笔墨的一味创新,还算是中国画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国画是一路创新走过来的,创新即如蝉蜕。然而,蝉鸣紧抱枝,高枝逾响亮。国画,以笔墨为依托,为灵魂。勾勒皴擦点染,笔墨功夫不厌其精,千变万化,无穷妙境,常出常新。创新出新,非物象题材的转换,亦非图案构思的变化,更非中西画种的杂交。根本还是笔墨技能技巧丶功力火候的修炼过程中的不断提高和发现。西画理论家有句名言,绘画创新归根结底是技法的创新。
笔墨,是中国画的技法基础,也是中国画艺术效果的灵魂,是中国画出神入化的丹药。离开笔墨,中国画的生命活力也即完结。
当今中国画的创新口号是错乱的,是目的方向不明确的。是缺乏权威的样板引领的。最关键的失误是对笔墨技法功力的弱化,对笔墨概念的错解和异化。
笔墨,中华文化艺术表现最精准的物质依赖。它是物累的最低极限,又具精神创造效果释放的无止境能量。回头看,中华文明史书画星空的光辉灿烂,即是一支毛锥一锭墨块的能量爆炸。前瞻其能量,仍具运用的无限价值。当然,须要中华儿孙良心不失,智慧不泯,勤奋不辍。不丢失对传统的敬畏,不迷失对创新的导向。
中西方文化对接融合中的不清醒,使我们破坏丢失了祖宗传下来的很多好东西。我们在弱化丶退化对笔墨的有效运用,更不应该的是脱离笔墨去认识丶实践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目有问题,不要把创新和无笔墨联系在一起,吴冠中、李可染、傅抱石、何海霞等都是因创新才成为大师,他们把笔墨推向了新的高度,创新和笔墨的推进发展是联动的是正比的。再看守旧画风也未必有笔墨,现在不是这样吗,有几个画家的笔墨能够称得上笔墨呢,也正因如此才无大师的再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笔墨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画以线为主,散点透视为原理,突出笔墨韵味,营造特有笔墨效果,以浓淡,干,湿,渺,润、手法随类而赋,注重气韵,意境,感染力和作者的感受,追求笔墨与心灵的自由洒脱,与中国传统哲理相通。经过千年的发展与沉定,逐步形成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笔墨就没了中国画的灵魂,笔墨是传统中国画的骨和肉。丢弃了笔墨就没了中国画的味道。今天的国画要继续存在下去,就必定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每个人都可以寻找自己的方法,但是中国画的精髓不能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传统笔墨总不能一成不变,估计宋代的画家,不会知道明清画家的笔墨意趣吧,时代变化肯定会带来新的东西,但也不会排斥旧的。比较喜欢吴冠中的画,虽然没有所谓的传统笔墨趣味,但有现代的笔墨趣味,一样很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也算,以后也许真会有没笔墨的国画,网络社会里各种画风的融合、创新是大势所趋,但国画的传统不会丧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笔墨是中国画的根本,完全丢弃笔墨或者完全西化的做法最终会让中国画迷失方向,变成用中国画工具画的西洋画,这是中国画前进道路上的一个迷局,如何破解,就需要中国画家们进一步探索了,完全照搬传统当然行不通,完全放弃传统更行不通,这就看大家怎么看了,在现今的美术教育体系中,绘画的基础都是素描,让用素描为基础的美术生到美院里再开始学习中国画,必然导致学院派的中国画家作品西洋绘画味道太重,只重视造型,而忽视笔墨,让中国画失去应该有的韵味,当这种风气成为主流,中国画的笔墨被轻视必然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传统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这样长此以往,中国画就会慢慢消失的,因此,传统的东西绝对不能放弃,笔墨为主的理念也不能放弃,借鉴一些新东西无可厚非,完全照搬是不行的。
上一篇:新人玩炉石要注意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