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样的人容易被人孤立和欺凌呢?
的人,孤立,组员什么样的人容易被人孤立和欺凌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按照游戏规则,最佳做法是所有人都将自己全部的虚拟币都投入“公共账户”中,进行再分配,这样每个人都能获得双倍的钱。
但是,人们会存在私心,而且会担心如果其他人不付出,只有自己多付出,那么自己会吃亏。
于是,在实际决策中,人们总是会选择只将一部分钱投入到“公共账户”里。
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分配方式是公开的,所有人都能看到其他组员将多少钱投入公共账户。在结束分配后,每个人被允许对其他组员进行惩罚。Ta们可以指定惩罚对象,并付出相应的虚拟币,来剥夺对方的虚拟财产——每花费1个虚拟币,ta们就可以让惩罚对象减少3元。被罚款的人只知道自己被罚了多少钱,但不会知道是谁惩罚了自己。
研究者计算了每个组员对公共账户的平均贡献额,并对组员们做出的惩罚进行分类。
如果有些组员向公共账户中投入的资金比小组的平均贡献额更高,那么,研究者会把“针对这些乐于分享的组员的惩罚”算作“反社会的惩罚”。
游戏一共进行了五轮。结果发现,每一轮都有人宁愿损害自己,也要进行“反社会的惩罚”
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分配方式是公开的,所有人都能看到其他组员将多少钱投入公共账户。在结束分配后,每个人被允许对其他组员进行惩罚。Ta们可以指定惩罚对象,并付出相应的虚拟币,来剥夺对方的虚拟财产——每花费1个虚拟币,ta们就可以让惩罚对象减少3元。被罚款的人只知道自己被罚了多少钱,但不会知道是谁惩罚了自己。
研究者计算了每个组员对公共账户的平均贡献额,并对组员们做出的惩罚进行分类。
如果有些组员向公共账户中投入的资金比小组的平均贡献额更高,那么,研究者会把“针对这些乐于分享的组员的惩罚”算作“反社会的惩罚”。
2.“你太好了,你让我们显得丑陋”
惩罚好人的动机之一,是人们认为好人破坏了标准。
在社会或是团队里,人们总会有意无意形成一套标准,规定了人们一般会为他人付出多少。一旦好人“好”得超过标准,会让其他人感到不安,认为标准被抬高了;或是感到这人“不合群”,而不合群意味着错误。
好人并没有伤害其他人的利益,ta被针对,只是因为ta过于“不同”。即使是做善事的“异类”,也仍然是“异类”。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连好,都不能好得出格。
此外,研究发现,惩罚好人的动机,也可能是为了让自己显得不那么糟,从而赢得竞争。
通过惩罚好人,惩罚者能打击好人的付出行为,让好人变得不那么“好”,从而缩小彼此差距。
Barclay教授在一些游戏小组中引入了一名“观察者”,并告诉组员,这位观察者会在看到所有人的资金分配方案后,选择搭档和自己合作。也就是说,组员需要互相竞争来赢得观察者的认可。而观察者会选择的合作对象,往往是那些最乐于付出的人。
结果发现,在存在观察者的小组中,“反社会的惩罚”格外严重。这说明人们试图通过打击分享行为,来削减好人的光环,赢得竞争。
而令人难过的是,这种对好人的打击会奏效:
在那些“反社会的惩罚”较弱的小组里,人们的付出会随着游戏的推进持续增加;而在“反社会的惩罚”更严重的小组中,人们没有再增加对小组的付出。
这说明:对好人的惩罚会抑制合作,打击ta们慷慨的行为(Pleasant \u0026 Barclay, 2018)。最终,好人变得束手束脚,而小组的整体发展也被损害了。
当我看到研究结果时,我真希望好人能坚持下去,不要让惩罚ta们的人得逞。但我也理解,在面临他人排斥时,坚持自我是很难的,即使那是在做好事、在做正确的事。
想要让团队利益增长,让好人不被自私者伤害,不能只靠好人自己内心强大,也需要团队设立鼓励好人的制度,遏止对好人的惩罚并接纳“异类”。不然,好人越是付出,反而越可能受伤害。
不过,令我感到安慰的是,好人的价值仍然会被看见。
在Barclay教授的实验中,每个小组的观察者最终都选择了付出最多的好人作为搭档,一起进入后续游戏。并且好人付出得越多,观察者越是信任对方。
所以,如果你不断付出,却在团队中被排挤,不要灰心。在当下,我们只能察觉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惩罚;但也许在将来,看见我们付出的人会给予我们肯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懂暗示的算不算,我有一次穿了一件桃红色的衣服去上班,被排挤了,因为那地方真有小三,她以为我在影射她,然后就一直针对我,有没有跟我一样因为穿错衣服得罪人的,不知道桃红色代表小三,紫色代表妓女,绿色代表偷人的,有没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给领导写举报信的人易被孤立,孤立就孤立吧,反正他们那些人也不会有发展,就当自己人生踩到狗粑粑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