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证券投资或交易的知识真的可以无损传递出去吗?
自己的,我的,知识证券投资或交易的知识真的可以无损传递出去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曾经努力教导自己的亲人,也曾动过"以知识融资"的念头,但最终全放弃了。不是教得不用心,而是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感觉真不是一般人就可以学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客观知识可以无损传递。
比如,你告诉别人,1+1=2。你告诉别人,这是米饭。你告诉别人,点这个按钮是买入。你告诉别人,期货的保证金是期货价格*单位*保证金比例。你告诉别人,交易一手需要交手续费…
这些都是客观的知识,你可以无损传递。
然而,主观知识难以无损传递。
这也是我为什么在头条上,想说啥说啥的根本原因。
比如,以前有人告诉我,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非常的雄伟壮观。
我知道了。
在我的脑海里,埃菲尔铁塔=雄伟壮观。
然后,直到有一天,我去了一趟巴黎,我走到了埃菲尔铁塔的脚下,然后,在我抬头的一瞬间,我才算明白了,他眼中的雄伟壮观,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
我没有经历,我就体味不出,雄伟壮观这个客观词语背后的主观感受。
同样,我们俩的感受,也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这跟我们各自的人生阅历,可能都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主观层次的知识,我认为,没有办法无损的传递,只能说,前人走过的路,提炼出来精华,给后来者一些帮助而已。
需要后来者自己的经历,自己的阅历,自己的思考能力。在其积累的足够深的时候,前人的知识,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传递出去。
所以,比如我说一句:做交易,必须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就传递出了两层含义。
第一:我们所看到的字面意思。
第二:我在漫长交易生涯中,经历的,思考的,融合的那些理念和想法。
在经历不同人的眼中,这些字的意思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这个时候,有那么一个人,他经历的足够多,他已经站在了门槛前,那么,我这一句话,就能够给他踹进门里。
可能还会让他滑行一段距离…
各位觉得呢?
点赞支持一下,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我的理解是证券行业想要无损传递,几乎不可能。
就拿我自己来举个例子,我在这个行业待了近十年,我有好些个师兄师弟,但说实话,对于这个行业我属于半路出家,我也并非什么科班出身,所以我会的所有证券行业知识,一是来自于工作中老师的讲解,二是来自于自己不间断的学习,三则是在实战中积累的经验。
为什么说无损传递几乎不可能呢?这就如同我的几个师兄弟,十年时间过去了,还在这个行业工作的人只有剩下两个,一个自然是我,另一个是我的师兄。
有的师兄师弟工作不到两年就改行了,你会发现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有的能学到七成,有的只能学到一半,还有的恐怕连三成都不到,也同样会有人青出于蓝。
在证券行业里,指标那么多,所有人都能学到同样的用法,但是最终,对于指标的解答或许是多种多样的,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指标虽然是量化的,对个人的理解无法量化,这就导致了你能看出三浪,而别人却觉得有五浪。
每个人的悟性及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想要无损几乎不可能,这就跟年少是念书一样,总有人成绩好,总有人成绩差,同一个老师教的东西,总会有人是学不到的,却也总会有人学的挺好。
一点个人浅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欢迎评论区讨论;
关注一号文经,将为你带来更多原创优质内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的这个感觉是很对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学好炒股的。
我在30多岁时在碧聊(一个网络平台)讲过炒股技巧。当时是一个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做我的讲谭助教。就是每当我讲5分钟后,他就接过话筒来对我的内容进行讲解和总结。一开始他对我内容的理解还凑合,讲解的还算基本到位。但是到了后面就越讲越离我的原义越远了。使我不得不叫停了他的讲解。因为他对我的讲话理解的偏差太大了!再不及时纠正就晚了。
从此,再讲解股票技巧时,我就自己一个人从头讲到尾了。虽然累些,至少能够表达出我真正的意思。
一个人对你讲的东西的理解,肯定是在他所经历过的、所理解的事物的基础上的理解。如果你讲的内容是他所从未接触过的,他如果还未掌握核心思想,他就很容易把内容与他以前学过的经历过的看似最相近的东西相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往往是错误的联系。
以前的大操盘维克多.斯波朗迪也试着收过几个学生,最后都没有教授成才。
《海龟交易法则》中的十几个弟子,也是从上千人中选出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