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刘邦一统天下之后,真的是“鸟兽尽,良弓藏”,然后除掉忠臣了吗?
刘邦,韩信,功臣刘邦一统天下之后,真的是“鸟兽尽,良弓藏”,然后除掉忠臣了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感谢尚可网的邀请。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刘邦统一全国当上皇帝之后,诛杀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属于“鸟兽尽、良弓藏”的忘恩负义行为,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刘邦从一名泗水亭长一步步到拥有天下,特别是和项羽楚汉争战的四年中,屡败屡战,依靠的就是一批安国定邦的谋臣和能征善战的武将,这其中有名的有萧何、曹参、张良、陈平、王陵、周勃、樊哙、夏侯婴、灌婴、纪信等。
刘邦称帝后,萧何、曹参、张良、陈平、王陵、周勃、樊哙、夏侯婴、灌婴等大都得到重用,封为万户侯,善始善终,关键就在于这些人始终跟随刘邦左右,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都从无二心,例如纪信在刘邦遇到生死时刻,他毫无犹豫地假扮刘邦,甘愿赴死。
而韩信在军事上确实是奇才,征服了河北、山东等广大地区,牵制了项羽的部队,为刘邦建汉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在政治上确实是一个低能儿,不知道功高震主的古训。其实,在灭齐国前后不但不向刘邦报告请示作战计划,反而要求封齐王。此时的刘邦已经心里不悦。后向他征兵会攻项羽,韩信竟然不赴约,此时刘邦已经有取代他的意思。
垓下大捷,项羽被灭,刘邦驰入军中,收了韩信的兵权,改封楚王。此时他竟然还没有觉醒,竟然收留了刘邦的仇敌钟离眛。后被贬为淮阴侯后,多次怨望,称病不愿跟随刘邦,且与刘邦其他大将周勃、樊哙等同列感到羞耻。最后谋反被诛三族,落了个可悲的下场。
另外,和韩信一样,陈豨、英布、彭越也是怨望谋反被诛杀。
刘邦建汉后,千方百计维护国家统一,消除割据势力,特别是对异性诸侯王警惕心特别高。在此背景下,韩信、陈豨、英布、彭越等不知收敛和退让,反而居功自傲,甚至反叛,身死族诛实为必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也不尽然,刘邦屠戮功臣是有选择的,跟随刘邦者不少,其中大部分都活了下来。
我们都知道汉初三杰,说的是韩信、萧何和张良,夺取天下之后,刘邦对他们有过这样的评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所谓功高震主,权愈重,望愈隆,则必为君王所忌,而这三人中,事实上因刘邦而死的,只有韩信一个,而且还不是刘邦动的手。
八大异姓王之中,英布、臧荼起兵被杀,卢绾、韩王信逃入匈奴,吴芮、张耳善终,彭越被吕后所害,韩信亦亡于吕后之手。
这么看来,虽然八大异姓王王位最后都没有延续下来,但刘邦还真没有无缘无故捕杀过谁。
诚然,刘邦或有诛臣之心,只是还没等他找到合适的理由,手下们就先采取了行动。
刘邦忌恨雍齿,雍齿活到了惠帝时期;鸿门宴上立下大功的樊哙,也同样于惠帝六年去世;陈平、周勃等等,也都活过了高祖朝。
我们喜欢把刘邦和朱元璋放在一起,他们都是开国皇帝,他们建国之后,功臣们都遭到屠戮,但与明初相比,汉初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明初四大案,诛连者不知凡几,刘邦至少还念点旧情,对他没什么威胁的人,他也不会把人家怎么样。
老朱就不同了,他想办谁,那就办谁,太子的老师宋濂就被流放。
飞鸟尽,良弓藏,有时候也是无奈之举,为了保证江山永固,帝王们会选择牺牲掉一些有威胁的人,只是看这个度怎么去把握。
忠臣被杀固然可惜,但有多少忠臣能够有始有终呢?霍光事武帝二十余年,恭谨慎言,坐上辅政大臣之位,他干涉昭帝后宫之事,致帝绝嗣,废刘贺,立刘询,权倾朝野,直至死前,汉宣帝都不敢稍有违逆;司马懿是魏国几代忠臣,其子代魏而立;赵匡胤是柴荣手下的大忠臣,最终篡周建宋……
忠臣也许能忠于自己,但后世之君呢?
残暴当然不好,但汉初诸王的惨淡收场,某种程度上讲,也确实维护了社会稳定,毕竟多年战乱,百姓也需要休养生息。
诛灭部分功臣,与当时的社会诉求也算是一种呼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像萧何、张良、曹参、陈平、灌婴、周勃、樊哙等人都得到了荣华富贵及安全,被刘邦或吕后除掉的主要是异姓诸侯王、侯,比如臧荼、张敖、韩王信、彭越、韩信、英布等,这些人要么战功太大,要么在加入刘邦阵营之前已经雄踞一方,刘邦解决掉这些人,不仅符合其刘氏统治需要,同时也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理由如下:
一是刘氏统治的需要。刘邦其实只比秦始皇小三岁的样子,待他终于一统天下坐上皇位时,年纪比较大了,而这些异性诸侯王个个都是风云人物,要命的是都比他年轻得多,自己在位时他们会安分守己,但是只要他一去世,温和怯懦的太子刘盈不可能是这帮人的对手。所以刘邦在后期开始找各种理由解决这帮异性诸侯王,甚至到了想法设法逼这帮人谋自己反的地步,好在自己驾崩之前为继承者扫清威胁。
二是郡县制是社会发展的主流。秦朝的郡县制及秦始皇开创的至上皇权深入人心,更深入刘邦的心,所以郡县制是历史的主流,虽然说汉朝刘氏统治者基础较为薄弱,不能一步到位,但封国也应该缩小范围,控制在刘氏皇族范围内。随着历史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郡县制便得到彻底巩固了。
本人做了多年的企业文字工作,今年开始准备开始自己感兴趣和有意义的写作,准备从死磕《资治通鉴》,我的“太阳树读通鉴”已经发到了第十二篇,希望各位朋友关注并多多支持,非常感谢!——太阳树1988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