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阳明有哪些主要著作?
良知,自己的,心学王阳明有哪些主要著作?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王阳明有哪些主要著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行文恣意作者丘山直心,我推荐《传习录》这本书。
首先要说明一点,王阳明虽然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但他本人并没有著书立说。《传习录》这本书也不是他本人的作品,而是在他死后,他的弟子将他生前的言行和书信往来编纂整理产生的一本书籍。
其次市面上关于王阳明心学的作品很多,比如《明朝一哥——王阳明》、《王阳明心学》等等。但是这些作品都掺杂了作者对于王阳明心学的主观意见,所以真正想要了解王阳明心学,这些作品并不合适。
最后读书一定要读原典,就是那种不惨杂任何主观意见的作品。也就是《传习录》这本书,完全是王阳明生前的言行,还有书信。没有什么讲解。相信真正去读的人,每个人都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单纯的吸取他人讲解的观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推荐三本书:
1.《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陈荣捷著 重庆出版社,包含了历代注解详细,由此可以看到古代学者眼中的阳明心学面目。
2.《传习录集注》 梁启超著 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梁启超做的四篇文章,梁启超学识高远,见解深透,读之让人收益无穷。
3.《知行合一王阳明》 度阴山著 这等同于王阳明先生的传记,欲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先要了解一个人的生平。这本书趣味性很强,以王阳明的一生故事为主线,作者的传统文化底子很深,对心学诞生背景的分析很到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最基础的是邓艾民《传习录注疏》,然后是《王阳明全集》《王畿集》,尽量在未看原著前,不要看市面上商业味道的心学书籍。
最近不少人研读《习传录》的人抱怨:“心学太难懂了,读了很多遍,还是似懂非懂。是不是自己资质太差了?心学适合不适合我们这个时代?或者是阳明先生根本就是在忽悠人?”
其实,大可不必着急。不要说我们这些五百年后读《传习录》的人,就是编刻《传习录》、朝夕得阳明先生提点的大弟子钱德洪也曾这样感慨:“德洪自辛巳冬始见先生于姚,再见于越,于先生教若恍恍可即,然未得入头处。”(《刻文录叙说》)
钱德洪说出了与我们同样的烦恼--“若恍恍可即”,实际上是“未得入头处”,也就是似懂非懂。好比是一个门外徘徊的人,偶尔通过门里出来的人对门内景象一番描述,实际自己并未亲见。
那么,该怎样入门?饱览一番门内的壮丽景观呢?钱德洪给出了自己的经验,他随后说:“同门先辈有指以静坐者。遂觅光相僧房,闭门凝神净虑。倏见此心真体。”(《刻文录叙说》)
对了,就是静坐。其实阳明龙场悟道之时,也是“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年谱》)
后来,阳明把自己悟道入门之功传给了诸弟子,他在《与辰中诸生》中说:“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云:‘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既学便须知有得力处。’诸友宜于此处着力,方有进步,异时始有得力处也。”
在《传习录》中,他这样说:“初学时如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姑且教之静坐,息思虑。”
按照《年谱》所记,阳明正式提出静坐入门方法是在他39岁时,也就是龙场悟道后一年。“兹来乃与诸生静坐僧寺,使自悟性体,顾恍恍若有可即者。”(《年谱》)
随后到50岁时,阳明始揭“致良知”之教,正式卓然成一家。即“江右以来,始单提‘致良知’三字,直指本体,令学者言下有悟。”(钱德洪《刻文录叙说》)此后,在与弟子一对一教导中,阳明主要在言语之中“直指本体”。
这是不是意味着静坐之功就可以不用了?
《年谱》回答了这个问题:
“先生发舟广信,沿途诸生徐樾,张士贤等请见,先生俱谢以兵事未暇,许回途相见。徐樾自贵溪追至余干,先生令登舟。樾方自白鹿洞打坐,有禅定意。先生目而得之,令举似。曰:“不是。”已而稍变前语。又曰:“不是。”已而更端。先生曰:“近之矣。此体岂有方所,譬之此烛,光无不在,不可以烛上为光。”因指舟中曰:“此亦是光,此亦是光。”直指出舟外水面曰:“此亦是光。”樾领谢而别。”
阳明“目而得之”徐樾有“禅定意”,就令其“举似”,这显然是一种鼓励,并且很有耐心地听:“你在静中得到什么了?”最后才说“近之矣。”可见其晚年对静坐之功还是非常肯定的。因为,毕竟当年自己就是以此途径悟道成功的啊!
说到这,您是不是想尝试静坐了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有媒体称恒大又有好消息,足协和恒大争郑智,为什么说郑智进足协对恒大是好消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