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至今为止,你听过的最不可思议的故事是什么?
到了,孩子,都是至今为止,你听过的最不可思议的故事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40年6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根据党中央“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国民党反共顽固派进攻”的指示,为执行独立自主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任务,命令陈毅、粟裕指挥部分新四军主力北渡长江,于7月初挺进苏北。组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下辖第1、第2、第3纵队9个团,共7000余人。
陈毅就提出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随即东进黄桥地区。为配合新四军发展苏北,八路军第5纵队在黄克诚的指挥下,挺进淮阴、海州(今天连云港),与新四军形成南北配合、打开苏北抗战局面的有利态势。对此,国民党苏鲁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感觉如鲠在喉,把苏北的新四军视作洪水猛兽,一心要消灭之。双方剑拔弩张,一场大战在即。
当时的形势对新四军相当不利。陈毅司令员曾经风趣地说:苏北形势,日本人兵强马壮,堪称最强;省韩(省主席韩德勤)拥兵十万,装备精良,算是老二;泰州二李(李明扬,李长江)数万人马,可算老三;我们新四军,兵不满万,将就这几个,名副其实的老四。其实,当时的形势要比陈老总说的更危险,除了以上三个对手以外,还有驻防曲塘一带的税警总团陈泰运部,也在韩德勤的挑唆下,对新四军虎视眈眈。
在这种恶劣局面下,陈毅不慌不忙,沉着化解四面楚歌的危局。他先是三度拜会了辛亥革命元老、前江苏省主席、冯国璋的老友韩国均老人。陈毅用自己的真诚和幽默,深深的打动了紫老(韩国均字紫石,人称紫老),也打动了一大批江苏的民主人士。
面对韩德勤一个又一个无理要求,陈毅抱着为了抗战大结局,一次又一次忍让了。甚至当韩德勤提出要新四军无条件退出姜堰的时候,连以紫老为首的民主人士都看不下去了,站出来说:姜堰是新四军打下来的,要新四军退出去,没道理。如果新四军这都退出去了,省韩还要步步紧逼,那么他将失去整个江苏的民心。面对这种情况,陈毅还是做了退让,主动提出把血战打下来的姜堰交给税警总团陈泰运。这样,既答应了韩德勤的要求,又拉拢了陈泰运,使陈泰运在之后的战争里始终保持中立,不与新四军为敌。
如果说对陈泰运是动之以利(让出财税重地姜堰),那么对泰州的辛亥老人李明扬,陈毅则是晓之以理。陈毅不顾生命危险,三次微服去泰州,对李明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抗日的大道理,说服李明扬,最终使李明扬也开口答应,在新四军和省韩的冲突中,保持绝对中立。
新四军让出了姜堰,一忍再忍,可韩德勤依然步步紧逼,要新四军把黄桥也让出来。这下子,气坏了韩国均。紫老亲自找到韩德勤,痛骂一番,要他罢兵住手,不要一错再错。可是已经利令智昏的韩德勤自恃兵强马壮(十万之众),根本不把新四军放在眼里,他一面继续欺骗安慰紫老,说自己只想和陈毅谈谈,没想动手;一边调兵遣将,把能打的部队都调到前线,准备一举消灭黄桥的新四军主力。面对这种局面,新四军已经无路可退,陈毅司令和粟裕副司令决定在黄桥和韩德勤决一死战。
韩德勤以其主力第89军(辖第33、第117师)和独立第6旅共1.5万余人为中路军,从海安、曲塘一线进攻黄桥;以李明扬、李长江和陈泰运部为右路军,江苏地方5个保安旅为左路军,向黄桥两翼夹击,其进攻总兵力高达数万之众。而新四军以三个纵队7000人马迎战,兵力相差悬殊。苏北指挥部鉴于决战不可避免,决定集中兵力,采取诱其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法,于运动中歼击韩部。据此,部署第3纵队坚守黄桥;第1、第2纵队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地区,作为突击力量。
战斗打响后,韩部主力第89军在军长李守维的指挥下,猛攻黄桥。我军守备黄桥的只有第3纵队,兵力悬殊。开战没多久,黄桥东门就失守。第3纵队司令员是陶勇,新四军出了名的猛将,一看东门失守,亲自带着敢死队冲到第一线,硬是从立足未稳的敌人手里夺回了东门,稳住了局面。第89军虽然有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但在第3纵队拼死阻击下,寸步难行,双方打得异常胶着。
另一面,独立第6旅在翁达(中将)的指挥下,经高桥南进,企图袭击黄桥侧背。我新四军第1纵队和第2纵队在叶飞、王必成两位司令员的指挥下,早就设好了口袋,一举将开进中的独立第6旅分割包围于高桥一带,经3小时激战,全歼该旅,并击毙中将旅长翁达。之后,1纵和2纵回师黄桥,配合守备黄桥的3纵,包围分割第89军。经过一天半激战,消灭韩德勤的王牌第89军,军长李守维在逃跑的时候,掉在河里溺死。韩德勤的主力全线溃败,逃回去的不足千人。
这一战,本就无意与新四军作对的泰州二李和陈泰运部,基本都没参战,全程坐壁上观。新四军胜利以后,他们也随之撤退,双方不伤和气。黄桥之战对江北新四军来说,是关键的一战,也是决定生死的一战。陈毅说过,这一战,决定了新四军是否能在江北立住脚跟,能否站稳的关键之战。事实证明,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哪怕是兵力对比悬殊,哪怕是新四军初来乍到,哪怕是四面楚歌的环境,新四军还是可以赢得了这场简直不可思议的战斗,在苏北大地站稳脚根。
参考资料:
中央文献研究室:《陈毅传》 资深历史学者、“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我很小的时候和奶奶在一起,从我懂事的时候就陪着奶奶念经上香。村里有个能人,眼睛不好使。但是只要谁家的鸡丢了,还是人到外地几年不回来的,都问他。料事如神,他的名字叫管宝,他只要说出来的事是百分之百的灵验。长大后虽然我信辩证唯物主义,但是他的一切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家养着十五只鸡,管宝又来了,给奶奶说那个黄色的鸡又不下蛋,还不杀了吃肉。当时也就一九七八年左右,家家户户特别穷,杀个鸡不异于和宰头牛的代价差不多。家里的柴米油盐全凭那几个鸡在工作,奶奶也奇怪那个鸡就是不下蛋,他是怎么知道的?但是的确舍不得杀鸡,就对管宝说,再等等吧,说不定就下了。管宝回答说这个鸡死了都不会下。过了也就七八天因为天阴下雨,我们屋后的崖头塌方了,压死了三个鸡,其中就有那个黄色的鸡。杀了以后在开膛破肚的时候发现鸡肚子里有一颗针!大爸说怪不得不下,这个针把输卵管给截住了!
第二件事情是这样的,我父亲用四五个月的工资买了一个崭新的飞鸽自行车,把旧的永久车捎带回老家了,姐姐正好上中学就让她骑车。她的同学羡慕死了,要知道我们一个村都没有几辆自行车的。巧合的是我姐和我爸的自行车相差三天都丢了!这可是要命的事,姐姐吓得不敢回家,奶奶又去找管宝了。管保下结论了,兰州丢的新车子不用找了,没影子了,至于老家的说有希望,出门向东走就成,我母亲按他说的一直往东走,走到陈家湾村的时候看见了我们的车子,刚开始要的时候人家还赖着不给,我母亲说不行就报案,乖乖的就给我们了。父亲的的确再也没有找到,你说灵不灵!
上一篇:如果你的领导多次把别人负责的事情让你干却不给你回报,你要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