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知道有关爆竹的传说、习俗和喻意有哪些?
爆竹,除夕,竹子你知道有关爆竹的传说、习俗和喻意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小学都学过有关年兽的传说,我们这还有春节当天早起放鞭炮抢年的习俗,还有新年第一次出车也要放鞭炮。小时候记得还有好多讲究,现在都忘了,你们还记得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爆竹起源至今2000多年的历史,在古时没要火药和纸张。遇到节日或是喜庆日时,古人用火烧竹,毕剥发声,以驱赶山鬼和瘟神,所以称为“爆竹”。也有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者迎神。后来起喜庆的的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表示新年到来的民俗标志。
民间自有“开门爆竹”一说,在新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开门放爆竹,在噼啪声中辞旧迎新,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部分地区迎财神,拜财神菩萨。其它与初四、初六无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爆竹传说是驱赶年兽的。有一句话说得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寓意辞旧迎新,在一声声爆竹声中,最多的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期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到过年时节就出来吃人,人们偶然发现,燃烧竹子发出的爆炸声可以吓走年兽,所以过年时就会燃放烟花爆竹驱赶年兽。
爆竹由来是在古时候有叫李田的人,发现把硝石放到竹筒里点燃可以发出更大的声音,是最初的爆竹。到了唐代,道教无意中发明了火药,把火药放到竹子里会发出更大的响声,此时叫“爆仗”。到了宋代,造纸术的革新,发明了“编炮”就是今天的鞭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放鞭炮的寓意:
是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的,但是今天人们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喜庆,因为鬼怪被赶跑了,晦气也被赶跑了。
春节放鞭炮的由来:
(一)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拍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二)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