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历2018年最后一天,年三十就立春了,农村俗语“无春年,倒春寒。”什么意思呢?
倒春寒,历法,崇祯农历2018年最后一天,年三十就立春了,农村俗语“无春年,倒春寒。”什么意思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农历2018年最后一天,年三十就立春了,农村俗语“无春年,倒春寒。”什么意思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其实在古代我国的历法实行的是农历,也称之为阴历,是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所制定出的历法,当然这个历法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如果年份中没有闰月的话,就会造成月份同季节不对应的情况,于是精明的古人就根据自然规律人为的增加了闰月。
目前来说,我国所实行的农历同古代历法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大致以明年崇祯年间所编修的《崇祯新历》,不过这个历法未来得及实施,明朝就灭亡了,于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才开始实施,但是这套历法在民国年间,借鉴了大量公历中的科学观点,并引入了赤道、黄道并结合了天体运行规律重新规划了二十四节气,而这也是之所以如今个别年份会出现立春与春节前后不一的问题。不过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当前所实行的这套历法的科学性应该是最高的,相对于过去的旧历法来说,对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节气都更加合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化。
由此而言“无春年,倒春寒”的说法实在是站不住脚的,毕竟计算古代天文历法的钦天监与当初制定该历法的科学家并不具备未卜先知的本领,自然也不可能预测到无春年,是否一定存在倒春寒。
而对于倒春寒的发生情况,也是我国经常发生的一大事件,主要还是由于早春期间,我国容易遭受北部西伯利亚寒流的入侵,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造成一定的冷害或者冻害,但是这也并非说某地区一定会发生倒春寒,比如说个别年份中,河南、山西、陕西遭受到了倒春寒天气,而山东地区就没有,而像我国的南方江西、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本身气温就相对偏高,即便是发生寒流入侵,发生倒春寒的几率也相对低了许多。自然倒春寒现象也不可能全国普遍发生。
倒春寒是农业生产的一大杀手,对于早春期间小麦、油菜生产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农民对于倒春寒的怯意还是非常明显的,在即将迎来的金猪无春年,忌惮倒春寒我们可以理解,然而对于“无春年,倒春寒”这样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俗语我们切莫当真,作为一句警醒或许更为恰当。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年都是从靖开始,怎么说无春?就是因为人们没分清农历和阴历的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参看《俗语“寡妇年,倒春寒”,19年除夕立春是同一天,今年春节很冷吗?》
这个农村俗语是不靠谱的。
拿着历本推算天气,实际上是卜卦一路把戏。因为历本是天文台修的,天文台不管气象。过去,历本是由“钦天监”一类机构经管的,看得出,也是夜观星象,不管天气的。
现在用的农历,初版是明代崇祯年间修的《崇祯新曆》。还没颁行明就亡了,这本皇历就搁置了。到康熙平了鳌拜,才予以颁行,称《时憲暦》,算法上并没有改动。民国以后称《紫金曆》,也没有另起炉灶。说起来,这本历书还是中国历法史上第三次也是最后的一次重大修订的产物。让有些人“不爽”的是这次修订又是有外国人的参与的。大量引进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明确引入了“地球”的概念,在计算方法上,介绍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在坐标系方面介绍了黄道坐标系。所以说是最合乎科学算法的一次。后面三百多年没有大改动的基本原因在此。
因此说,哪一年年三十儿立春,370年前就排定了,没人有这个本事算出几百年内每一天的天气,而且是全国境内每一个地方的天气。
其实,只要简单推论一下,就知道这个“俗语”其实根本靠不住:老年间的皇历管的范围是北到漠河南到海南。会不会有哪一年全国境内统统“倒春寒”?反过来也可以这么说,某一年可能会有地方说“这句老话真准”,而同时又有许多地方说“那句话一点也不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种说法,可能是根据农立而推算的,《立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要区分农历与节气是对不上号的。
择日是用节气的,春节是农历的,两者应该区分考虑。
就如,每年农历春节都没有新历元旦,难道年年都是寡妇年?等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