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读《红楼梦》的人越来越少了?
红楼梦,的人,少了为什么读《红楼梦》的人越来越少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但是,经典就是经典,我们今天在这里还在就《红楼梦》不断地问答,其本身已说明喜爱它的读者还是非常多的,只要你耐着心读下去,你一定会兴趣倍增,并常读常新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八八年我读成年人中专,正逢电视剧《红楼梦》.热播,可好多同学不去看,说是低级下流的作品。我说你们看看才知道,是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大作,毛主席曾劝高干们要读红楼梦,特别让许世友读。同学们看了电视剧,都说.真好!亏你提醒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与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习惯及社会导向有关,谁都知道三大名著,但又有几个能静下心来去读,现在的人在文化生活的获取上多浮躁,因此没有了上世纪那几辈人的信仰与追求,同时现代人获取知识的渠道要比以前更加丰富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沒有谍战片的惊险,没有战争片的残酷血腥,没有宫斗片里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当然红楼梦里也有一些),步步惊心;其中的故事平淡无奇,无非是大观园里公子失恋,少女怀春,争风吃醋,寻欢作乐;再加语言啰嗦,故事拖踏,人物众多,对于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来说,确实很难看进去。
但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红楼梦》的艺术价值被认为是最高的。
《红楼梦》中有许多对话,这些对话看似平淡,但与人物的身份非常贴切,生动地表现了人物个性。比如平儿、袭人和晴雯都是丫环,然而她们的语言却迥然不同。作者只有对笔下人物非常熟悉才能写出来。后来有人续写《红楼梦》,却被认为是‘’狗尾续貂‘’,原因就在于续写者缺乏生活体验。
《红楼梦》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十分细致。比如写林黛玉的《葬花词》,由花入景,由景生情,哀婉悲切,把少女思春,怜春,怨春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不但让假山后的宝玉大放悲声,也令读者唏嘘不已。
中国人感情表达含蓄,在爱情表达上更是如此。而含蓄才让人思考,琢磨,回味。不像《庐山恋》中的男女主角,女的在前面跑,男的在后面追,太直观了。
曹雪芹是康熙年间人,他写封建社会的事是比较客观真实的,是一部封建社会的历史画卷。
毛主席对《红楼梦》评价很高,他说‘’红楼梦不看三遍没有发言权。‘’
‘’不但要把红楼梦当小说看,还要把它当历史书看‘’。
瞿秋白临刑前只留恋两件事,他说:‘’中国的豆腐是好吃的,红楼梦是好看的。‘’
因此《红楼梦》一书值得一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感谢邀请,作为一名科幻作者,回答这样的问题可能更具代表性。其实从小开始,受家庭文化的熏陶,我把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统统读了个遍,唯独剩下了文学价值最高的《红楼梦》,为什么呢?因为实在是读不下去,一点激情也没有,总觉得婆婆妈妈的,让人提不起兴趣。长大了之后知道了《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又不愿去读,不敢去读,怕沉浸于其中。因为这个世界太过现实,人总要去为自己的生活去奋斗。
到了现代,又不想去读,或者懒得去读,没时间去读。因为感觉《红楼梦》中的很多东西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他解释不了我们遇到的问题。很多人说《红楼梦》是一种病态文化,我没仔细看过,不敢妄下评语,但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章节明显感觉到跟现在社会强调的狼性文化格格不入。可以说不是单纯做文化的或者有工作上的需要,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一般不会去阅读《红楼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四大名著有艺术性,但思想价值不高,红楼更是晦涩难读,不推荐小学生读四大名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主要是她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的全息图,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林林总总. 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关系复杂,思想性、艺术性价值极高的大百科全书.
上一篇:鞭炮燃放会造成安全隐患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