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申论怎么写?
申论,材料,自己的申论怎么写?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审题有多重要?
概括题作为申论的基本题型,是其他所有题型作答的基础和关键,而如何才能答好概括题,审题破题是关键,不知道题干设问,便不知道去材料里找啥;不清楚题目要求,便不知道高分的设定标准。因此,审好题,找到相关的线索,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回归材料。
二、如何审题破题?
审题需要关注题干以及要求,题干里通常会涉及到作答范围、作答任务、作答主题、作答问数,要求里通常会涉及到字数、评分标准,及一些特殊作答格式及信息。当把这些都审清楚了,概括题做题自然手到拈来。下面以两个小题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道:请根据“给定资料2”,概括信用体系建设对当前社会具有的积极影响。(15分)
要求:(1)准确全面;(2)分条概括;(3)不超过150字。
看题干,我们判定这是一道概括题,1、作答任务是概括积极影响,这时候考生们需要注意影响分为积极和消极,也有部分是中性影响,不带有任何色彩,而本题要求积极影响,那么直接找意义或者好的效果即可,比如从材料中找类似促进了、提高了、带来了等的表述语言;2、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2,其他材料都可不看;3、作答主题是信用体系建设对社会具有的积极影响,重点找主体为信用体系建设,那么材料中只要涉及到信用体系建设,都要注意。
看要求,1、准确全面,即从材料中尽可能多且准的找到要点,记住从材料中进行找寻,不仅是形式要准确,内容表达也要准确,宁多勿少;2、分条概括,提示考生要用序数词标好序号,一条一条写明白;3、字数不超过150字,考生们在作答时要注意每一条要点的大概字数预判。
第二道:“给定资料4”介绍了D公司应对车市“发展新趋势”取得成果的一些做法,请从中归纳出若干条经验,以供其他企业借鉴。(20分)
要求:(1)分成几个方面,以“在……方面,……。主要体现为……”的表达形式,分条列出;(2)准确全面,简洁明了;(3)不超过300字。
这道题和上面题目有所区别的点有挺多,还是一样,先看题干,1、作答任务是归纳经验,那么什么是经验呢,即好的成功的做法,那么从材料中找成功好的做法即可,比如一些动作类的词都可以表示做法;2、作答范围未说根据资料,但是提到了资料4,说明这个是重点资料看;3、主题D公司应对车市“发展新趋势”取得成果的一些做法,提到了发展新趋势,说明D公司可能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例如创新等,考生们可以进行预判。
看要求,本题的要求准确全面,简洁明了、不超过300字,都是和上面题目一样,但是本题中出现了新的特殊要求,分成几个方面,以“在……方面,……。主要体现为……”的表达形式,分条列出,那么考生们作答时要严格按照作答要求进行作答,且这里标明了3个省略号,有3空需填,在……方面即分类,……即概括,主要体现为……即具体内容,考生们需注意。
三、审题破题小结
总之,作答任务、主题每年都在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考生们能够抓住本质,能够从题目中分析出重点,有的放矢的进行作答,那么概括题就不是难事。
最后,祝考生们能够成功上岸!谢谢大家!
如果想要更多关于申论和行测的技巧资料,可以关注安徽公考小助手或者尚邦公考官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整体布局上来说,希望能帮到你!举例要写和文化。
一、经典开头
【开头1】引言式
“‘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和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理念。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和合文化时作出的直接解释。和合是一种在历史上被一贯坚持的价值理念,“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性格,是中国文化的主旋律。
【开头2】排比式
和合文化是《大学》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庸》里面的成己成物;是个体的内在德性、中和之徳;在中国传统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价值理念当然也就区别出中国文化和西洋文化的内在差异。“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性格,是中国文化的主旋律。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在这个意义上,和合,由此,内外才能达到真正谐和融洽的地步,和合文化的境界得以最终彰显。
【开头3】对比式
中国古代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诸多传说,体现人对自然的改造态度;现代人在实际建设中打隧道、建公路、造水库,避台风、抗干旱、抗洪涝,为了人类社会的安宁与美好,也需要把自然改造好,这是更高层次的顺应自然。只有在顺应的大前提下对自然积极予以改造,通过对自然的科学改造达到与之更高层次的顺应,才能真正实现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天地人相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和合”境界。
二、经典写作框架
【分论点1】
1、弘扬和合文化,促进身心和乐。
2、弘扬和合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3、弘扬和合文化,促进世界和平。
【分论点2】
1、传承和合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创造力。
2、传承和合文化,促进自然与社会的和谐。
3、传承和合文化,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和谐。
【分论点3】
1、学习和合文化,不忘初心、坚守正道
2、传承和合文化,修身慎行、怀德自重
3、发扬和合文化,兼爱非攻、亲仁善邻
三、经典结尾
【结尾1】排比式
和合文化是《沉思录》中“退隐心灵”、“认识本性”、“忍受诸恶”、“与人为善”;是爱默生,在《自然沉思录》里力求唤醒人们心中的宗教情感;是梭罗回归自然,思索着社会与人生;是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在中国代代相传的理念,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
【结尾2】引言式
孟子有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也正基于此。和合,从目的论角度看,是目标;从认识论角度看,是思维方式;从方法论角度看,是方法与手段;从价值论角度看,是衡量标尺。和合文化是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的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