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过年帖对联有什么讲究?
对联,下联,春联过年帖对联有什么讲究?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过年帖对联有什么讲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您的邀请。
贴春联讲究还是很多的,首先贴对联的时间必须是三十早晨吃过早饭以后才能贴,早饭一般都是“全家福”大锅汤,吃完饭后,把门上的旧对联洗刷干净,然后贴上新对联,贴对联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要从外面往里面贴,先贴大门,后贴正房门,然后再贴偏房门。
现在的年轻人贴对联也不分左右,上下,乱贴一气,其实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这个是不能乱来的。
还有很多对联有特定的地方,比如含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种字眼的对联只能贴在仓库或者畜舍的门口,不能随便乱贴。还有春联跟喜联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不能为了喜庆就把喜联当春联来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过年贴春联有讲究,贴错了位置会贻笑大方。古人行文都是从右往左竖着写,上联一定贴在右手,下联贴在左手。怎样判断上下联呢?有点春联的写作常识就知道春联跟格律诗的颔联、颈联一样,上句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句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即是一副对联必须以平声字收尾。虽然现在也有人尝试创作“非声律联”,但毕竟不是主流,未被大众认可,流行的还是讲究传统声律的对联。明确了这一点,判断上下联就很简单了:关键看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仄声字,一定是上联,必须贴在右边;平声字,一定是下联,必须贴在左边。比如传统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在”是去声字,上联;“余”是平声字,下联。
所谓仄声,是古汉语里指的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里平声分化为阴平、阳平,都属于古代平声的范畴,这些个字基本古今一致。上声、去声也基本古今一致,没有问题。入声是一种发音短促一发即收的声调,现在北方已经消失,南方还有不少入声字,这对北方人判断春联会造成一点小麻烦,因为有一部分入声字分化进入了现代汉语的平声里,比如“同心同德建国,克勤克俭持家”一联,“国”即是古汉语里的入声字,现代汉语里分化成阳平了。不懂入声字的人,面对这样的春联,可能会感到迷惑,这个也只能靠提高文化知识来弥补了。春联既然是国粹,那么我们学习一点古汉语声律知识,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个人文化素养也是很有必要和意义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右上联,左下联,最好上午贴,还有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请。
我们这里从我记事起都是除夕贴春联,大多是室内门,后门年画等都是除夕上午可以贴好,主门一定是在年饭前才能贴,贴对联也是年味浓浓的体现,早年我们乡下对于过大年最有年味的就是贴对联,放炮竹和初一拜年了,而且贴对联都是家里主要的男人贴,女人很少去贴,如果女人贴对联那就是这家男丁不旺,或是男人出门了有意外,一般来讲过年团聚在我们这里相当看重,没有特殊的事春节是不出门的,那年月出门打工是很少的,在外的家人过年一定会赶回家吃团圆年饭,即使回不了家家人也会给他留坐位盛上年饭倒上酒摆好筷子。
贴对联很有讲究,最忌讳破损,所以要小心翼翼,早早制好酱糊做好刷把摆好专用桌子把对联放好,先把边门,室内门对联贴好,再贴五福和横批,准备吃年饭了再贴主门,主门我们也称大门,贴大门对一定要整洁齐正,贴五福字(纸刻的,有单一红色,也有红黄蓝粉紫五色的)上边再工工整整地贴上太公条(横批)然后放炮竹吃年饭。年饭后再给猪圈,牛棚,鸡舍,狗窝,鸭鹅笼子贴小对联,因为过年很多农具,家具不用就绐它们贴上书写的小福字或红纸条相当于现在的封条吧,还有祖先牌位,灶王爷都要贴上小对联,然后用芝麻桔裹上红纸条插到门上的屋檐口,这样才算今年的贴对联的任务结束了。从屋外看到处红红火火,年味实足。假如有小孩调皮把贴好的对联弄破了,主人会说: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一笑而过。祝新年安康,万事如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联与下联要求对仗,仄起平收,字数相等,内容喜庆。横批贴在门楣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般都是大年三十年夜饭前贴春联,先贴左右联,再贴横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