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过年为何年味越来越淡?
现在,都是,淡了现在过年为何年味越来越淡?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切向钱看的社会,越来越严重的攀比心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淳朴,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农村体系已经土崩瓦解,哪里还有美好可言,年虽然年年过,但年味越来越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也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感觉年味越来越淡,纠起原因,我想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我是一名80后,老家是农村的,家里兄弟姐妹多,家中就爸爸一个劳力,生活比较困难,自小吃着玉米面馒头长大,不到逢年过节别说吃上肉了,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似乎都是很大的奢望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里的情况也有所改善,直到后来,考上大学,参加工作,直到在这个城市定居,生活的越来越好,平日里鸡鸭鱼肉不断,对过年也就少了那份期待,年味也就慢慢变淡了。
其次,小时候盼着过年,是因为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有新衣服穿。现在呢,新衣服每年都不知道买了多少?那个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当然对过年也就少了份期待~
还有大概就是年龄的原因吧,我觉得这也是感觉年味变淡的最大原因吧。年龄越大,没到过年只能说明自己又老了一岁,孩子大了,父母老了,压力也就大了,责任也就大了,所以对过年也就不那么感兴趣了~
我觉得,不管是不是年味越来越淡,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悟空先生提问:
年,过去是‘盼’,为什么‘盼’,因为过年才有新衣穿,过年,才有吃得好,吃的饱,那年月,没有更多的文化娱乐,过年才有热闹的年节娱乐。
现在过年,是‘累’,因为过去的盼年条件,已经天天具备,吃得好,穿的好,文化娱乐已经广泛丰富,盼年的条件已经消失。
过年了,乘飞机、高铁和自驾回家访亲走友,一周过去,回到家,深深体会,就一个字‘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年味越来越淡,是因为越来越浓重的商业信息冲击。传统文化没有人很好的传承和发扬。而且现在国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不愁吃喝,吃穿。以前生活条件不好,只有到年才有好吃的,所以都盼望着过年,有新衣服穿。现在,各种禁止,(禁放鞭炮)等限制。使人们没有了念想,更多的是打发时间抢红包,刷短视频,玩游戏。所以年味越来越淡了,现在的过年更多的是聚餐,传统的年味消失在了饭桌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传统文化的根没了!越来越淡了!例如其中现在年味变淡,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人的宗族观念和宗族依赖感越来越弱化,也越来越不为人们需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宗族观念可以说是维系春节的灵魂所在,旧时大部分的春节习俗其实都是围绕着宗族观念来运行的,团圆饭、守夜、拜年时首先要给一些老人“送酒碗”(旧时老人喜欢吃鸡肾)、压岁钱、除夕日的祠堂祭祖无一不是。
回望历史可知,宗法家庭制度是旧中国社会的基础,宗族观念在人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对祖先的崇敬与祭祀上。无论是建房造屋,还是寻地造坟,也都非常注重风水,必请风水先生择定,对祖先的崇敬之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年味越重的地方,往往宗族观念也越强,反之亦然,最典型的就是山东和潮汕地区。 甚至可以这么说,祠堂,风水与宗族观念贯穿着一个家族的发展历程。
图.宗族议事
现在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家族人口总体锐减,并且四散居住,不再像以前同在一个村庄里集中成片居住,同时又在外工作中构成了一种新的职业朋友圈关系,因此对宗族依赖性没有以前那么强了,宗族观念也逐渐弱化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出生在农村,农村有年味一般体现在自写春联,贴年画,挂灯笼,放鞭炮,放烟花。吃的方面有打年糕,自己酿造的土酒,自制的甜酒,杀年猪,供神供祖宗,敬财神,敬灶王府君,初一拜年这些少一不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科技的发展,代替了一些年味。春联是买机刷的,酒是买的,鸡,鸭,鹅,猪肉都是买的,年轻人敬神敬祖宗也免了,好多年轻人一边吃饭一边玩手机,以前好吃的东西都是年夜饭才能吃到,而现在随时可以享受。这样年味就淡了许多。而手机最是年味的超级杀手。
上一篇:你会用家乡的方言向大家拜年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