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过年为何年味越来越淡?
现在,都是,淡了现在过年为何年味越来越淡?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现在人生活节奏快,计划生育政策下兄弟姐妹越来越少,一对夫妇养活四个老人还有孩子,单位公司效益也不见得都很好,生活压力大,鞭炮烟花不让燃放,贴个春联就行,所以能省就省,意思一下就算过年了。过去有句老话说:二十三祭过灶,闺女要花小子要炮,给老头买个花毡帽。满满的年味,那时候家里兄弟姐妹都很多,每人买一点年货,就显得年味很足。现在虽然春节期间出去旅游的也不少,个个景点人满为患,高速到处堵车,猛一看以为大家都在外面,其实家里待着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前物资极度匮乏,吃不饱,穿不暖。所以人们对过年有一种强烈的期盼。
现今社会,物资丰富,互联网时代。人们什么也不缺了。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竞争力的提升,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人们唯一所缺的就是清闲。所以人们对过年早己不在期盼。只是想剩些过年的机会,好好的放松一下心情,和家人团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年味越来越谈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1,生活节奏加快,人人都很忙,春节假只有那么几天,想见见父母,再就是想休息一下,大疲倦了,想静静,不想走亲戚。
2,赚钱不容,自已都不够花,把钱撒在走亲访友上不舍,不如宅着,不用浪费了钱。
3,物质丰富了,天天像过年,三十晚餐也就是平常吃的菜,也没新鲜感,过与不过没差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年俗没有了,年文化消褪了,产生于农业社会的过年习俗少了年味也就淡了。
从前过年年味浓厚,不仅仅是因为物质生活相对贫乏,对\"吃美食、衣美服″的期盼,更多的是与节气,农业生产、生活的重新安排紧密相关。
当代城市生活与大自然的和谐亲近少了,比如\"立春″这个节气对于现代人来说只是个概念而已,\"春打六九头″\"春江水暖\"\"春暖花开\"对古人都有切身的体验,现代人则缺少和漠视这种体验。
人们对年俗的理解局限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内容少了,对过年渐渐的失去了持久的兴趣。
家庭结构变了,一家十几口,数十口聚于一体的家族式生活方式,\"四代同堂\"\"三代同堂\"被二人世界″,\"三口之家″取代,规局、礼俗、祭祀活动没有了;相反的年轻人对西方节日到是情有独衷,在大城市尤其明显。
大院,村落正在减少,社区,园区不断增加,与之相适的文化习惯随之隐退。
具体到过年的游戏活动,以家庭为单位的猜迷,对春联,插花,戴宫花;与春节相联的小年祭灶,上元观灯,庙会歌舞减少了,硕果仅存的贴春联、贴吊钱、贴福字、贴年画、亲友拜年等一系列春节特有活动不再投入热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年味为啥越来越淡,因为:
1.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年想吃的东西平常也随时能吃,过年想穿的衣服,平时就可以买了,不用等过年。以前吃穿二字诱惑我们天天盼过年,现在没欲望了!
2.生活的便利,商品的丰富消灭了许多过年劳作。杀年猪,爆米花,切米糖,炒花生瓜子,打年糕,杀鸡宰鱼,年前到处热气腾腾。写春联,贴窗花,糊灯笼,忙并快乐着。我记得那时年前还要清理猪圈,牛羊粪便,彻底大扫除,年味陈杂。年前家里还要换上大灯泡,满屋亮堂堂,全家喜洋洋。
3.身上穿着新衣裳,口袋揣着压岁钱,嘴里含着怡高梁,小伙伴们放鞭炮,交流着小玩具,美滋滋香甜的年味渗进每个人的身体,激情四射。
4.走亲访友,拜年唠嗑。大家贫富差不多,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的都是热乎劲。人情浓浓,乡情切切。不象现在回老家,没辆车都不好意思。
年复一年梦回故乡,天边的你在心上,把那沧桑都写在脸上,醒来后已看不到那年的风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人们盼望过年,是希望吃一顿好的,穿几天好衣服,人们太盼望好日子了!如今中国人,对吃穿,巳欲望不大,年巳吸引力不大,就是一年一次的亲人团聚活动!
上一篇:你会用家乡的方言向大家拜年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