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谋士中,你最喜欢谁?
袁绍,他的,谋士三国谋士中,你最喜欢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国谋士中,你最喜欢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庞统
三国中统如果能得庞统,诸葛亮其中一人可得天下。说明他们谋略和智慧过人。
庞统通过人介绍到刘备手下谋一官半职,当时诸葛亮不看好他,只封了他一个县令。
他当县令时不上朝又不办案,张飞得知此事大怒,庞统说这些事就不算什么,我一天就可把一年的案子办完。张飞看着庞统一天把所有的案子办得轻轻松松的,张飞当面就说真神人也。
庞统这个人自信,儆气而且非常忠心讲义气,他为了报达刘备的知遇之恩,他知道落凤坡这地方有埋伏,他用自己的马换了刘备的马,他自愿为了刘备以身试死。最后庞统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临死前他对将士说,人们称他为凤雏我死在落凤坡不冤。刘备得知庞统愿为自己而死感动得嚎啕大哭。
所以庞统是一个真英雄,真谋士,真义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萧何。真谋士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萧何。真谋士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贾诩这个人名声是很响亮的,因为他在曹操的帐下是非常得曹操的认可的。看这个人的名字就知道了,诩在汉语当中大有吹牛逼的意思,贾诩这个人真是应了他的名字,这人真是见人就会说人话,见到鬼恐怕就能说鬼语了。他的心思比一般人要警惕,并且他有一双能观察他人的眼睛,据说他能从对方的衣着言行微表情等等一系列小细节看出别人的内心想法,采用合适的语言策略让对方对自己言听计从。这就很厉害了,再一听起来有点心理学家的味道
三国时候的贾诩是凉州人。在三国中,他第一次的出现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李淮,郭汜攻打长安。他最注重的是保身,他的谋计主要用在保身上。他每一次的出谋划策,都影响了三国的走向。
在东汉末年,董卓失败。王允要杀李淮,郭汜得时候。他知道李淮,郭汜一死自己也会大难临头,所以他让李淮,郭汜率领着两万多人沿路一直招收被打散的凉州兵。等李淮,郭汜打到长安城下的时候,当时他们的军队已拥有数十万之众。因为一条计策,李淮,郭汜从一个小小的将军变成一个掌管大权的大臣。等李淮,郭汜挟天子令诸侯的时候。他两个也从没有忘记贾诩。李淮,郭汜要给贾诩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但是,贾诩知道他们的掌权是不长久的,因为你李淮,郭汜头脑简单的人物。等到真正的人厉害的人来掌权的时候。会把他们给推翻。到时候他不想与李淮,郭汜绑在一起,所以他选择了一个不高不低的职位。从而明哲保身。
在李淮,郭汜等人失败后,迫于生计,他去张秀底下做事了。张绣刚开始是非常薄弱的一支力量。在贾诩去张秀底下做事之前。张绣是非常担忧自己的性命的,不知道自己的头颅何时会被曹操取走,而就在危难之时这个人的出现缓解了他的难题,这个神一般的谋士告诉张绣敌人虽然很强但是想一下击败我们是不可能的,他整顿军队,抚恤军民多次击败敌军。但是贾诩知道,这只是小胜利,在真正的强势面前。张秀绝对会失败。这时候,贾诩对张绣说:“我们虽然打败过曹操,但是我们这只是小小的胜利。曹操非常的强势,以后我们如果与曹操作对,一定会大败于他。不如此时趁着胜利降于曹操。”张秀听取了贾诩的计策,所以贾诩后来为曹操去做事去了。
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多次吃了袁绍的亏。曹操非常的担忧,找到贾诩问:“袁绍军队这么强大我们该怎么来打败它呢?”贾诩对曹操说:“丞相不必担忧。我有一条计策。一定会让袁绍大败。”当时有许多人劝曹操与袁绍交合,囤积力量,之后在袁绍决战。但是贾诩认为多年之后,袁绍的力量肯定会远远大于曹操。他告诫曹操一定要在这时候打败袁绍,因为袁绍此人非常昏庸不得民心。丞相虽然兵少。但是,此时无疑是打败袁绍的最佳时机。历史告诉我们,贾诩是正确的。在曹操打败袁绍之后,拥有了坐拥天下的力量。他在北方成为最大的势力,在以后的囤积力量,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
在黄河边上,曹操又碰到了硬钉子,他的青州兵虽勇猛但是对抗西凉兵还是差了些,西凉大军多次将曹操打败。曹操曾说马超如果不死掉,我将会离死亡不远了。马超也是西梁人,他的勇猛我们众所周知。马超有勇有谋,多次将曹操逼于险境,曹操对他百般无奈。就在曹操拿马超没有丝毫办法的时候。贾诩这时候又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他劝曹操假意与马超交好。等待时机成熟,分裂马超与韩遂,然后一举将马超给击败。正是有了贾诩的离间计分裂了马超与韩遂,曹操才能将收复关中获得大片的土地。
然后还有一个重大的事件,曹操在选继承人的时候,不知道立谁为世子。曹操想要立年幼的儿子为世子,贾诩听说了,然后上奏曹操。有历史为鉴!袁绍,刘表曾经废长立幼。而导致自己的势力灭亡。所以一定要立曹丕为世子。而且贾诩还在暗中帮助曹丕。曹丕最终在贾诩和司马懿的帮助下称帝了,曹丕在称帝的道路之上,非常的曲折。待他称帝之后,贾诩成为了太尉。曹丕视贾诩为父亲,在治理国家的方面非常虚心的请教贾诩。而且曹丕曾经问贾诩是先灭蜀国还是先灭无关呢?贾诩认为。此时魏国非常的强大。从而应该先整顿国家内政,到时蜀国跟吴国将不战自败。曹丕没有听从他的意见。果然,他征讨吴国大败而归,痛恨自己当初没有听贾诩的意见。
上一篇:美国将委内瑞拉的存款移交给反对派瓜伊多,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其他国家会怎么样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