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有哪些关于“年”的记忆,而现如今却只是记忆了?
时候,现在,鞭炮你有哪些关于“年”的记忆,而现如今却只是记忆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有哪些关于“年”的记忆,而现如今却只是记忆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记忆中的年是围着老家的大锅台,一边取暖一边吃顿鸡,鸡子还没顿好,已经吃饱了,还有就是闷红薯,嗑瓜子,看电视,换新衣,贴对联,放炮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过年最深刻的记忆是过年之前用水泡糯米后,儿时放寒假的我去排队磨糯米粉,将磨好的糯米粉放竹篇中晒干就是水磨糯米粉,我妈买笋干和猪板油,先将猪板油切小丁用白糖淹制,用水泡煮笋干后切条,除夕吃的笋干烧肉,猪油芝麻糖圆子是记忆中最香甜的美味。如今妈妈以驾鹤仙去,每逢佳节倍思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实话,我的年可能跟你们不太一样,我属于90后末期出生的人群,我们那一辈属于独生子女实行的那一代,由于外公外婆去世的早,基本上都是在奶奶家过,吃个午饭就回家了,然后蜗居在房间,也不看春节联欢晚会,也不放炮,因为禁鞭,很多人说我们这一辈没有年味,过年很孤独,我觉得不然,时代在改变,年味也在改变,但是最原始那血浓于水的亲情不会变,对于我来说,过年漂泊在外的我回到家,这就是年!约上三五好友,吃上一锅乱炖,喝点小酒,这就是年!拜访亲朋好友,演技爆表,收点零钱,这就是年!很多人说我们这一辈没有能力,没有年味,但是那一辈不是这么被说过来的了?
最后,2019你会善待我们这群奋斗的人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与家人一起准备过年的必备品:春联、年糕、油条、炸鸡等,以及与家人一起大扫除的场景,历历在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中国人来说,最大的节日莫过于“春节”。
忙忙碌碌一年,都希望“春节”能亲朋好友团聚,能好好休息休息。
对于我们来说,春节代表的是压岁钱、新衣服、好吃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红火”。
从进入腊月开始,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做着准备。
杀猪
宰羊
做豆腐
砍柏叶(用于春节的时候点旺火)
打扫屋子
洗衣服
洗被子
全家参与,其乐融融。
从腊月15开始,真正进入春节忙碌阶段
挑个暖和的日子,全村人会集体去县城采购物品。
新衣服、新鞋子
鞭炮
带鱼(只有带鱼会做且简单)
糕点等
小孩最激动的就是父母回来以后,试穿新衣服了!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只记得早晨起床以后把席子卷起扫点灰,用筐装上到村头倒了,然后响炮。
晚上继续放炮正式把“灶马爷”送走。
此后,晚上家家户户都睡的比较早,大人说腊月二十三到年三十晚上是各类牛鬼蛇神的天下。因为各种管事的神仙都回天上述职了,所以会比较乱。
在这期间,家家户户会做一种零食,老家话叫“压板板”。
其实就是燕麦、麻子炒熟以后,用甜菜熬的“糖稀”搅拌均匀。
然后放“箍”里,用案板压结实,成形后切成薄薄的一种零食。
估计现在我父母都忘记曾经还做过这样的产品。
年三十
这一天是大人小孩最忙的一天。
早晨开始清扫院子,也是最乐意干活的一天。
中午吃饭以后开始贴春联。
贴春联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记得一户人家把“六畜兴旺”就贴到了人住的门上。
傍晚的时候把家族的族谱挂出来,把糕点、瓜果摆上,放炮,以告慰先祖在天之灵。
从这个时候开始,年开始了......
晚上兄弟姐妹陪妈妈包饺子,看爸爸做各种美食,先过过嘴瘾还是可以的。
那时候我家没有电视机,所以谈不上看什么春节联欢晚会。
等妈妈包好饺子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反正需要去放一个二踢脚。
接下来就是洗澡,睡觉......
整夜传来的都是炮竹声....
小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总是凌晨4点就起床了。
穿上新衣服,开始点旺火,放鞭炮。
开门炮是必须放的,一般都是二踢脚。如果二踢脚是两响,心理就敞亮意味着新的一年诸事顺利,如果是一响就得念叨念叨。
爸爸永远做的一件事件就是上香。
先是天地爷三炷香、院心爷三炷香、土地爷三炷香、门神爷三炷香、然后是自家逝去的先祖三炷香,接下来就是每一个门上左右各一炷香,这个惯例一直到现在。只不过上香的变成了我而已。
放鞭的时候总会提前摘一些下来,上午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用烟头放着玩。
现在这些都完整的保留下来了,这是都不起这么早了,7点半起来就算是好的了!
然后就是盼了一年的年夜饭。
小时候家里穷啊,虽然不差吃差喝,但是一年也吃不了几次肉,更别说鱼肉等了。
上一篇:素描中的空间问题如何解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