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罗贯中为何把雄才大略的刘备写成了爱哭的人?
刘备,爱哭,的人罗贯中为何把雄才大略的刘备写成了爱哭的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所以通篇看刘备,以一个逻辑去看,三国演义的刘备的确在品德上没有缺点,甚至于说连人性本该有的阴暗和脾气都没有,但罗贯中就是认为这样的君主才是明君。站在现在的角度,这种人就是伪君子,所以鲁迅才会说三国演义的刘备仁德至于假呢。
-
最后不得不感慨一句,写历史小说不能想当然去篡改历史,这样的结果真的会冤屈很多人。刘备不仅仅是雄才大略,而且还是三国时期文韬武略响当当的大师,天下人为之惊恐的存在,却在罗贯中的洗脑下变成了小白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里这么写是为了体现出刘备是仁义之君,是正统,和曹操,孙权之辈不是一路人。乱世有仁义之心那是真圣人,因为出来这个仁义之心当时他也没什么了,要不怎么凸显出他的个人魅力。
五虎上将这么忠于他,也跟这仁义之名有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备是什么雄才大略,要不是曹操放他一马,哈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知识水平,对时代的希望和寄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文学家加工的时候总把握不住方向,跟历史有点差距的,这也是正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我们明确一点,三国演义有其偏向性,不管是汉献帝的东汉末期,还是刘备的蜀汉,都是这部小说中正统。那么刘备爱哭,哭在哪些地方。吕布没有打哭刘备,曹操没有打哭刘备。按小说的写法,一是哭自己在刘姓天下岌岌可危时无能为力,二是哭百姓对他不离不弃跟着受苦了,三是为自己拼死拼活的兄弟而哭,四是为自己刘姓同宗不得善终,家业被人夺而哭。刘备从来没有因为战事失败没有因为处境危难哭,反而他的路是值得同情的。为刘姓天下而哭是为忠孝,为百姓而哭是为仁爱,为兄弟哭是为重情重义,为同宗哭是为家族没落而哭。无论从哪个方面,刘备的哭都是能提升刘备的个人形象的。刘备雄才大略可以不哭,那不就是另一个曹操了吗?自古仁义之君仁义之师都是心怀天下,以天下苍生安居乐业为己任,而且以此和曹操的形象作对比,更加提升刘备形象,也从侧面衬托出刘备忠义,刘姓正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多数人都是从《三国演义》中了解的三国人物,《三国演义》虽然在四大名著中,甚致在其他历史性小说中属于史实性最高或者较高的著作。但小说必竟是小说,他成书目的,就是为了迎和读者的心理,也就是让读者喜欢爱看。在这方面《三国演义》无疑是成功的。正是他的成功让许许多多的人喜欢的同时,也间接误导了很多人。使人们印象中偏离了史实,把有些真实的历史人物污名化了,也把许多历史人物圣人化了。当然了作者创造一部著作除了为了迎合读者的心里外的同时,也会把个人感情加进去。在整部《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罗贯中,罗老先生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孔明,罗老先生无疑是诸葛亮的铁粉,他把诸葛亮塑造成一个高大光辉,没有一丝缺点理想中的人物。既然这么一个出彩的人物,他所跟随为之忠贞不渝的主公也应该是一个忧国忧民,理贤下士仁义之君。为了衬托诸葛孔明的光辉高大形象,罗贯中老先生把刘备塑造成一个爱哭的人物,当然了刘备的哭不是贪生怕死,更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得失,他的哭是为民而哭,为国而哭,为那些忠贞不渝,战死杀场的将士而哭,这一哭不但没有贬低刘备的形象,反而更衬托突出了刘备是一位忧国忧民,爱民,爱兵如子明君圣主的高大形象。所以说刘备每一次的哭都是哭的恰到好处,每一次哭都是获益良多啊。常言道:“士为知己者而死”,所以说诸葛孔明跟随刘备一点也没委屈了自己,反而证明自己是良臣遇明主,谱就了一部千古佳话。
上一篇:9岁的女儿问自己看到人摔倒了该不该扶,应该怎么回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