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太阳膨胀为红巨星,这个膨胀过程是一瞬间完成的,还是要经历较长时间逐渐膨大?
太阳,地球,巨星太阳膨胀为红巨星,这个膨胀过程是一瞬间完成的,还是要经历较长时间逐渐膨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色球层(Chromosphere):虽然离太阳的质量比光球层更远,但它比光球曾要热得多。它的厚度约为1500公里(932英里),当它进入日冕时,温度可达4000°C至25000°C。色球层比光球密度低0.01%,只有在日全食期间才能看到,环绕月亮周围的红环。
日冕(Corona):最热的日冕(在100万到200万摄氏度之间)和太阳最远的点是日冕层,它环绕太阳几百万公里,在日食期间也是可见的。围绕月亮的白光,比色球层的密度还要低0.01%。
太阳的尽头
科学家们已经推测出太阳走到生命的尽头,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太阳燃料消耗不足时,它将开始变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太阳消耗的氢越来越多,终有一天它的热核聚变的速度会开始下降,这意味着它们的核心无法产生足够能量以对抗引力,于是核心收缩,温度升高,聚变速率再次加快。而这就是主序星不断经历的过程,太阳自形成以来已经处于这一过程长达46亿年,其亮度相比刚刚诞生时增强了30%。
太阳在随后的漫长岁月中会越来越亮,越来越热。10亿年之后,地球上的温度将会上升到100摄氏度以上。大海开始沸腾,大地成为一片焦土。赋予万物生命的太阳最终成为所有生命的终结者。
第二阶段:大约50亿年后,太阳核心处的氢聚变将完全停止,太阳核心急剧收缩,其温度将从1 500万摄氏度飙升至约1亿摄氏度。核心开始氦聚变,氢聚变也会在超高温核心周围的外壳中重新启动,而这标志着太阳开始脱离赫罗图中的主序星。重启的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注入太阳之后,会使其外壳膨胀到现在直径的100倍,成为一颗巨大星。
一旦太阳膨胀到到其体积的峰值并成为一个红巨星,它将吞没所有在近地轨道内的行星,水星、金星甚至地球。它会开始向整个太阳系发射爆裂的粒子,从而将其他物体和行星吹飞,给整个太阳系制造混乱。这些粒子将成为我们所说的行星状星云(包括星际尘埃云、氢云、氦云和其他电离气体)。
虽然叫这名字,但它和行星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只是早期天文学家发现它们时,在望远镜里看起来和行星很像,因此得名。尽管如今我们对它的认知已有了变化,但还是约定俗成地沿用了这个名字。
第三阶段:我们的太阳会临终氦闪,收缩成一颗碳氧核,发着白光的白矮星。其核心中不再发生热核聚额变,太阳系这个生命星洲归于平凡,不再适合维持生命。
氦闪实际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是基于量子力学的推论结果,在此就不赘述了。
总结
成为红巨星,是所有质量大于0.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个过程对于人类来说,并非一瞬间达成。
欢迎关注@想法捕手,读科学,聊宇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类没有经历过,怎知道恒星晚期会变成红巨星?难道不会像火一样慢慢的暗淡,慢慢的缩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标题全错,太阳有可能长大,也许结局是爆炸,但太阳还未爆炸而地球人早灭亡了,所以大家不要担心。我在雨中亲自看见球形雷电四处滚动,然后爆炸声音也特恐怖振耳,这就是原子物理的自然现象。多观察,多学习,多思考,可实验,高压放电装制的放电,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思考!宇宙其实很简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氢核聚变转变为氦核聚变的时候,这个过程就开始,然后一直要持续到碳元素核聚变~~
这个过程要持续数十亿甚至100亿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太阳的氦闪大约发生在其离开主序星约12亿年后,从太阳的发展过程我们也能了解到,红巨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会经历一个逐渐升温的过程,氦闪过后最终太阳外层气壳在内核剧烈的氦元素燃烧超强的辐射压力下,将会经历极度的膨胀!
太阳的红巨星直径大约会到达地球附近甚至超过地球的轨道,但各位并不需要担心地球会被太阳吞没,因为太阳的质量分散之后质量减轻,地球也将逃离到更远的轨道,但地球逃过了被吞噬的命运却逃不过被高温炙烤的结局!
从整个过程来看《流浪地球》设定的氦闪似乎早了一些,当然科幻小说如此逻辑已经非常难得了,毕竟如果没有这些一些列的条件,咱也没如此宏伟场面的大片可看是不?试想各位欣赏过的好莱坞大片中,评价极高的《超时空接触》也是存在一系列的逻辑问题,但这并影响我们对于它的评价,在人类学习、认知、探索宇宙的过程中,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思想火花,它将引导一大批潜在的星辰大海理想者为之努力与奋斗,这就是此类科幻片的积极意义!
下面的视频是太阳的真实运动方式。
上一篇:《儒林外史》中周进已经做了国子司业,为什么在范进面前还要自称“学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