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作为托孤大臣的诸葛亮为何不受刘禅猜忌?
刘备,蜀国,皇权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作为托孤大臣的诸葛亮为何不受刘禅猜忌?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作为托孤大臣的诸葛亮为何不受刘禅猜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以古代的传统思想的君臣关系,这事不会发生。第二刘禅的身性加上年纪。第三,当时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备的托孤是个超级大黑锅。
这个问题要从外部环境和内心情感来回答。
首先是环境使然。这个环境指的是人力架构和权利结构。
先定义一点,诸葛亮在培养后续人才上,非常拖沓不给力。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就说明了一切。这是权利太过集中导致的一个后遗症。
蜀国随着一批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先后去世而变得人才匮缺。人才的培养是十年大计。诸葛亮就如皓日当空,把众人压得毫无光辉。
由于诸葛亮权倾朝野,外来人才见其势大,去了也无出头之日,加上蜀地偏僻,所以外来人才去投奔很少。而在内部,上位的都是些权二代,也被父辈风采所压制,并无如江东陆逊之流的智绝人士(陆家以儒学传家,四代才出的麒麟子)。
本来有个魏延和姜维可当帅才,但是也没有出头之时。诸葛亮是个相才,不是帅才。喜欢玩一家独大。最后累死五丈原。
另外,蜀国在三国中,一直都是最弱小的那个。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北伐。就是打肿脸充胖子而已。刘备去世,他接手的其实是个风雨飘摇,四面楚歌的困境。诸葛亮把自己牢牢捆绑在蜀国这架破落马车上了。后期,蜀主刘禅和丞相诸葛亮谁也离不开谁。闹掰了对谁都没好处。
其次是情感包袱。刘禅以父事丞相,老诸葛被道德架在火上烤。
这事先从老刘说起,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就是说你看我儿子还行就帮帮他,不行就取而代之吧。
以刘备摔阿斗得赵云人心的冷血性子来看,这句话是将了诸葛亮一军。但凡诸葛亮有一点私心,早被老刘杀了或者赶出队伍了。老刘以汉室正统自居,早年起事时说:“天下非刘姓者,共击之。”他怎么会真的把王位送给其他人。
诸葛亮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背着“托孤”这个大锅。只能拼死报国。他的事无巨细,鞠躬尽瘁都是表现给刘禅看的,臣绝无私心,不搞个人圈子小集团。
三国演义把刘禅描述成一个二傻,但是真实的刘禅早期非常有大智,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大家别被演义误导了。
诸葛亮的那种事必躬亲的大权独揽反而对于刘禅是绝对的安全。
对相父毕恭毕敬、事事依附、绝对信任的刘禅,非常明白这个道理。
聪明的刘禅遇到了聪明的诸葛亮,双方才创造了一段少君名臣的佳话。
诸葛亮死后,刘禅毫不犹豫诛杀了对诸葛亮诸多猜忌的李邈,刘禅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绝不允许有人轻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两个极端,诸葛亮之才近乎妖,后主之蠢近乎猪,两个人在一起怎么会不产生火花。
首先,刘禅并不是没有猜疑过诸葛亮,他猜疑过,在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那次北伐中,是刘禅听信谗言,急冲冲把诸葛亮召回,致使北伐大业功亏一篑。诸葛亮回来就找刘禅问个究竟,刘禅说自己想念诸葛亮了,所以召他回来,哈哈,把诸葛亮气个半死。
其次刘禅没有什么实力是猜疑诸葛亮,说白了就是猜疑也白搭,刘禅他爹托孤的时候就说了,如果自己孩子不争气,诸葛亮可以废了他自立,而且军国大权完全在诸葛亮手里,诸葛亮想做什么怎么会做不成,所以有功夫猜疑还不如喝口茶,看看报纸。
最后刘禅本人也没啥雄才大略,就想安乐,有人替自己卖命,自己享乐挺好的,干嘛要费尽心思的去算计别人,刘禅不是那种算计人的人,自己何苦为难自己,他那句此间乐不思蜀就说出了心里话,神马皇帝,爷根本不在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真的不猜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亮一直以兴复汉室为执政目标,时刻以先帝托付辅佐幼帝为己任,努力平衡西蜀内部荆州集团、益州集团、东州集团之间的关系,秉公执法,以身作则,群臣信服,百姓拥护,奸佞小人不敢从中挑拨。这么优秀的相父,幼主刘禅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车的保险快到了,应该买哪几种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