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赌徒的“烂赌心理”是怎样形成的?
赌徒,心理,快感赌徒的“烂赌心理”是怎样形成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次次轮回次次败,为何还要继续下去的烂赌心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他们能从中找到赢钱或觉得自己会赢钱的快感。
赌徒心态就是,“赢了还想赢,输了想回本。”但这种心态其实并不是一蹴而就,是分阶段而慢慢形成的,最开始是由小赌开始,能理性控制,尝试到赌博赢钱的快感之后,就会慢慢升级。
第一阶段:赌博仅是娱乐和消遣,能理性面对,可控输赢;
第二阶段:赌博开始入迷,失去理性,为了赌资到处借钱、骗钱,与亲朋好友冲突不断,每日争吵就是赌博和弄钱;
第三阶段:成了专业赌徒,脑子只剩下赌博,无心工作和学习,没有家庭责任感,出现焦虑、神经质等心理问题,最后变得绝望和无助。
这些过程,其实与吸毒成瘾的原理差不多,只是一个是服用外部的物质,另一个是通过外部的行为刺激。能让人有快感,就必然是让大脑大量分泌快乐因子-多巴胺的一个过程。这一点早就有研究人员分析过。
2001年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一些参加赌博的赌徒进行了一次测试,他们发现这些赌徒在赌博时,大脑中的多巴胺也会大量释放,不仅在赢钱如此,在预计自己会赢钱时也同样如此,与吸毒成瘾机制无多大区别。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赌徒次次输钱,却仍然很兴奋,并且一直要赌下去,就是因为他们从中找到快感。别认为只有赢钱的时间才,他们在未定输赢的时候,也会产生一种自己会赢的快感。即使输了,赌徒的大脑立马会产生下一把一定会赢的快感。
所以遇到成瘾严重的赌徒,劝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跟吸毒成瘾的人一样,需要通过医疗手段帮他们摆脱赌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在心理学上有个有一个“赌徒谬误”概念,它认为一系列事件的结果都在某种程度上隐含了自相关的关系,即如果事件A的结果影响到事件B,那么就说B是"依赖"于A的。
比如,连续好几天的大晴天,就会让人担心周末会下雨;如重复抛一个公平硬币,而连续多次抛出反面朝上,赌徒可能错误地认为,下一次抛出正面的机会会更大。
在赌博这件事情上,赌徒认为自己已经输了很多了,接下来一定能赢,甚至把之前输掉的钱全部赢回来。
但赌博的胜率是早就被设定好的,它不可能因为赌徒一直输,接下来就会赢,它的胜率永远都是固定的。
这就是“烂赌心理”的本质。
除此以外,还有"沉没成本"与"损失厌恶"两个概念,也是导致“烂赌心理”形成的原因。
对赌徒而言,因为赌博,她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投入的资金越多,就越无法停止。如果现在停止,之前的投入就此打了水漂。
电影已经开演,发现片子很烂,但钱已经花出去了,是否继续忍受一两个小时的煎熬把烂片看完?其实这涉及到一个概念"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Sunk Cost),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系教授霍尔•亚科斯(Hal Arkes)和利物浦大学的卡特琳•布拉默(Catehrine Blumer)早1985年就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人们在沉没成本面前会做多么愚蠢的事。
他们让实验对象假设自己买了100美金买了去A地的票,但是只有发现了一个更好的选择,去B地更好玩,但是票只需要50美金,于是实验对象也买了B地的票。
但是最终两个旅行的时间相冲,只能选择一个,票不能退或转让,你认为他们会如何选择呢?是选择100美元那个不错的旅行,还是50美元那个更好的旅行?
实验中,有一半的人选择了那个更贵的旅行,因为它虽然可能没有后者精彩,但是如果不参加的话,损失更大,即便无论选择A或B,这个钱都收不回来了,他们依然坚定地选了A。
最好的选择是要在将来带给你更好的体验,而不是为了弥补你在过去的损失,可是被“沉没成本”限制的人们意识不到这些。
"沉没成本"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用心理学来解释也有个对应的理论——"损失厌恶"与获得和已经拥有的东西相比,人们更在意的是损失。
1979年,两位科学家Kahneman和Tversky用实验证实,损失和获益产生的心理效用并不相同,他们通过实验研究证实,赢50美元和输50美元带给人的心理效用是不同的。虽然金钱数额相同,但是赢50美元的心理效用要更小一些,赢了50美元后再输50美元,实验者感觉自己赔了,而不是不赚不赔。
研究进一步证实,当获利达到一定程度再往上时,给人带来的正面价值就相当有限,比如你投资1万,转了100,感觉兴奋又激动,但是后来涨幅继续扩大,涨到500和涨到600带给你的感觉是差不了多少。
可是损失却不同,随着损失金额的扩大,给人带来的负面价值不断上升,并且不像获得收益时那样上升幅度衰减,越亏得多负面价值越大。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做投资时间越长,投入的金钱越多,就越难以停下来,背后是有复杂的心理学基础的。
心理学家说,"沉没成本是多巴胺,会让人上瘾而不能自拔"。那么我们在面对这种情况究竟该怎么做呢?这时可以听听经济学家的建议"沉沒成本不是成本,果断放弃是理性的选择"。
如果为了挽回沉没成本而一味坚持,只能浪费越来越多的追加成本,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以上,我是我关于“赌徒的烂赌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你。
感性走世界,理性写人生,欢迎点击关注@大白侃心理,查看更多好文。
上一篇:大家觉得在青岛好找工作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