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多读书,吃苦那么数十年,换来的是一辈子的幸福!玩是玩不了多久的,迟早要生活,过日子的。早奋斗比晚奋斗强太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最大的误区是把学习和玩作为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请注意理解上面说到的这个概念,只有你充分理解这个概念,抛弃之前的一些认知的,执念,才可以更好的去理解我们该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
我们很多人认为,想要实现一个目的,就需要刻苦,需要坚持,需要努力,其实这个大前提就是错的。决定我们要不要做一件事情,和我们能不能做好这件事情的,先决条件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是让我觉得快乐享受,还是因为,我有其他重要的事情需要去,我有一些目标需要去实现,而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做好这些先去被某些条件先做好某件事情。所以从这个逻辑来看,我们做事情是应该先看我们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对我有什么样的一些益处,而不是自己在自己都不清楚或者有抵触的事情上面单纯强调坚持和努力。在我们不理解不享受一个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坚持和努力,是一种煎熬,而这种负面的感受,会让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成效非常低。最后也只会自我安慰,反正我已经尽力了。如果我们,倒过来分析,先假定这个事情我们是愿意做的,然后过程当中遇到很多挫折或者是矛盾,我就会想,如何才能把我做的事情,在过程当中去克服一些,不曾意料的困难,去随着状态的变化而做针对性的调整,就不会只针对结果有期待,不会只强调机械的努力,也不会对于不好的结果,努力就成了最大的安慰剂,反正我已经尽力了!我们很多人的观点里面认为学习是痛苦的,是枯燥的,其实这个认知是不符合人类发展的实际的,试想一下所有的动物幼崽,基础的技能习得都是在幼年的玩耍当中获得的,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是在这种玩耍和互动当中获得增长。人类世界当然有更多的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知识也变得非常的复杂,但是主导我们在某些方面能够学得好,某些方面却学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需要学习的领域能够获得正反馈,而在有些方面我们获得的是负反馈,这里面除了天性的作用,天生的能力差异,其他的都是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比如说同样是娱乐活动,有些人喜欢看电影,有些人喜欢打麻将,有些人喜欢踢足球,有些人喜欢打篮球,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最先开始接触这项运动的时候,我们是试一试的心态,而放松开放的心态去参与的时候,我们很可能获得了一些良好的体验,更容易进入状态一点,稍稍努力学习一下,就会有很明显的提升,因为有很明显的提升,我们就会更愿意,花多精力去做它,花更长的时间,花更多的心思,而由于更多的投入,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积累和锻炼,从而产生更好的结果,这样整个学习技能的习得就进入了正循环,这期间,就算是有没有人来逼着我们去做这些事情,我们也会愿意去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来攻克,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直至实现我们希望出现的效果。所以,回到问题的开始,初中生寒假期间该好好的学,还是该好好的玩,我们应该这样去分析:在这一段自由充裕的时间里,我们更希望我们去做什么事情,解决什么问题(不管是语文,数据,英语,小提琴),然后,如何让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变得,像打通关游戏一样有趣?那就是明白我为什么做,然后合理的分配目标,在每一个小的节点上面自己肯定和奖励,更多地、更主动地去获得反馈,去不断检验成果,不断优化自己的方案,最终实现我们希望的效果,那么作为家长应该从这个角度去帮助,孩子分析,引导他们分析自己现在的问题,以及将后来想要实现的目标,从而让他们可以主动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在过程当中给予一些,监督和引导,大家合力去实现最初设定的目标,这必将是一个让父母和小朋友共同成长的过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初中生的假期,虽然学校也会布置很多学习任务,但还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因此一定要好好安排。
01 做一项调查研究。应试教育的模式平日没法去针对某个问题做专项研究,只有利用假期,去搜集资料、实践考察、展开论述。比如博物馆题材、昆虫植物题材、历史文化题材等等。
02 规划一次旅行。初中生可以自己规划旅行路线了,视家庭经济条件去远还是近。最好是自己憧憬和梦想之地,提前做一些攻略、了解那个目的地。很多学生因为做了这个准备,现场旅行带着问题和思考,收获很大。
03 交一些朋友。利用一些走亲访友的机会或者社会实践项目,认识一些朋友,通过对话交流,认识身边人的生活状态,也为自己认识世界提供更大的视角。
04 读几本书。去图书馆随便翻翻选几本自己喜欢的书,这样随机的选择反而能够拓宽自己的兴趣。很多人都是在初中阶段大量阅读积累文化底蕴的,包括古文基础。这是学生时代的黄金时期。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