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馆阁体书法的祖师是谁,水准如何?
台阁,书法,书体古代馆阁体书法的祖师是谁,水准如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沈度引领了永乐之后一百多年的书法风潮,在皇帝提倡下,天下人竞相模仿沈度的字体。一直到吴门书派出现后,这种垄断局面才被打破。但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是祖师了,还问水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馆格体,犹如今天的普通话,有何不好?!又有几人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二田是印刷体,二田离馆阁体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属小行楷 祖师还得往虞世南上边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馆阁体书法的祖师,沈度(一三五七至一四三四),明代书法家,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金山)人。曾任翰林侍讲学士。擅篆、隶、楷、行等书体,与弟沈粲皆擅长书法,藏于秘府,被称为“馆阁体”,为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台阁体又称馆阁体,“台阁”原指尚书,后为官府代称,台阁体书法早在宋代即已出现,至明代,因其为皇帝所赏识,而获得很大发展,遂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形式。
明代台阁体书法结体平正,笔致光洁,景色乌黑,风格秀润华美,适合皇家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标准。但也有人认为台阁体书法结体缺少变化,意趣不足,而持批评态度 。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名重一时。有墨迹《敬斋箴》、《四箴铭》等传世。弟沈粲,擅行、草书,子沈藻,擅楷,均承家学。
沈度的作品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被其誉为“我朝的王羲之”,名重一时。有墨迹《教斋箴》、《四箴铭》等传世。弟沈粲,擅行、草书,子沈藻,擅楷,均承家学。著有《西清余暇自乐稿》、《自示编》、《滇南稿》、《随笔录》等。比较著名的书法作品有题李龙眠《维摩演教图》、跋宋刘松年《登瀛图》、跋宋刘公麟《归庄图》及书《不自弃说》和《宝积经》等。
关于他的书法,明杨士奇《东里集》中是这样说的:“善篆、隶、真、行、八分书。洪武中举文学不就,成祖擢为翰林典籍。一时翰林善书者如解大绅之真、行、草,胡广大之行、草,滕用亨之篆、八分,王汝玉、梁用行之真,杨文遇之行,皆知名当世,而胡、解及度之书,独为上所爱。”并说沈度的书法,以“八分尤为高古,浑然汉意。” 沈度楷书作品欣赏《敬斋箴》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被其誉为“我朝的王羲之”,名重一时。有墨迹《教斋箴》、《四箴铭》等传世。弟沈粲,擅行、草书,子沈藻,擅楷,均承家学。著有《西清余暇自乐稿》、《自示编》、《滇南稿》、《随笔录》等。比较著名的书法作品有题李龙眠《维摩演教图》、跋宋刘松年《登瀛图》、跋宋刘公麟《归庄图》及书《不自弃说》和《宝积经》等。
关于他的书法,明杨士奇《东里集》中是这样说的:“善篆、隶、真、行、八分书。洪武中举文学不就,成祖擢为翰林典籍。一时翰林善书者如解大绅之真、行、草,胡广大之行、草,滕用亨之篆、八分,王汝玉、梁用行之真,杨文遇之行,皆知名当世,而胡、解及度之书,独为上所爱。”并说沈度的书法,以“八分尤为高古,浑然汉意。” 沈度楷书作品欣赏《敬斋箴》。
以上就古代馆阁体书法方面的问题,就谈到此,如有书法文化方面的问题,请继续留言,或提问。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出身在明朝沈度是馆阁体的创造者,此人擅长真、草、隶、篆。明朝还有祝允明,文微明等擅长马馆阁体
上一篇:你认为人性的弱点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