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和孩子做朋友”的育儿方法真的可行吗?
孩子,朋友,父母“和孩子做朋友”的育儿方法真的可行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和孩子做朋友”的育儿方法真的可行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记得超级育儿师兰海老师提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有4个成长阶段:
0-6岁,手把手;
6-12岁,一起走;
12-18岁,放开手;
18岁以后,看他走。
孩子的成长阶段不同,就需要以不同的身份与孩子相处,当然任何时候都应该以“朋友”式的心态和孩子相处,但是以与孩子做朋友的教育方法为主,应该是适合6岁以后的相处模式。
因为6岁之前,孩子在生活自理、知识的学习,等各方面都是懵懂中,他需要有一位手把手教他的“老师”——父母,给他生命成长最初的指导,引导。
6岁-12岁,他稍微长成了小小大人了,对万事成物, 有自己的看法,想法,父母开始以朋友的口吻与他交往,在养育他的阶段更是他的榜样的学习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身为父母的我们不仅是孩子的朋友,更是他的导师引路人。
做为孩子的朋友,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信任最重要。
2、遇事不要指责,学会倾听。
3、不要动不动就说:“可以”或“不行”之类的决定性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和孩子做朋友的方法真的可行吗?这是很多人内心都存有的疑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家长给幼儿报各种辅导班,重视孩子的各项需求。可是却无形之中给孩子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渐渐的,孩子的呼声越来越多,需要解绑,需要父母给孩子更多的爱和更多的自由空间。大家都说, 最好的育儿方法就是“和孩子做朋友!”听起来很不错,潜意识让大家会觉得父母的思想比较超前,比较民主,可是这种教育方法真的正确吗,父母和孩子做朋友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吗?
一.放纵只会让自己的孩子更糟糕
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孩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记着刚小班刚入园的那几天,我们班有一位小男生,第一天的时候就观察到生活习惯不好,第二天的时候在妈妈送这个小朋友入园的时候,妈妈凶了孩子一句,这个孩子竟然当着我们所有人的面跟他妈妈顶嘴,没过一会儿,只见他不仅躺在地上耍无赖,还对他的妈妈拳打脚踢,两人扭作一团,互不相让。这种情形让我们所有人目瞪口呆,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能让孩子变成这样,对父母极其不尊重!
我想是家长的纵爱,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
所以说,朋友式的教育真的切实可行吗,我们一味的强调朋友式教育,却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少了界限感,让孩子变得没大没小,而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最终的结果就是造成一个没规矩,没教养,自私自利的孩子。因此,家长和孩子要保持距离,各尽其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家长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做出正确的引导,选取针对性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二、亦师亦友
对于家长来说,亦师亦友便是最高的要求,不仅与孩子能成为朋友,靠近孩子内心,同时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孩子愿意聆听你的教诲,这就是尊重的畏惧和父母权威的树立!
三、你可以?你不行?
对于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用暴力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增加问题的严重性。生活中,对于孩子我们应多采取鼓励的方式,反对批评、打压,这就要考虑到我们说话的艺术……我们对孩子的话语可以用“你可以做……”来代替“你不能做……”这样,就会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让孩子愿意并乐意听。
根据孩子的年龄制定适宜的规则,我特别喜欢经典绘本《我永远爱你》中的一段话: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个绘本故事里的妈妈懂得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她很耐心的回答孩子的问题,还让孩子乐意的去做一些事情。所以,我们要学会跟孩子说“你可以"避免“你不行”此类的话语,逐渐鼓励孩子去做某件事情。
结语:父母不能一味的包办孩子所有的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孩子学会独立。但是,我们不能真的拿孩子当孩子,该给孩子的尊重必须得给足,只有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所作所为都是孩子的标榜,如果父母只去要求孩子,而不以身作则,哪怕你提再多的要求,孩子也不会按照你的要求来做。所以,怎样才能让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去做,那就是用行动去影响孩子!与孩子做朋友得挑时间段,先为师,后为友,做一个让孩子尊敬崇拜的良师益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我的观点是,和孩子做朋友可以,但不是做那种失去界限感的哥们姐妹式朋友,而是那种良师益友型的朋友。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 ,专门探讨“家长要不要跟孩子做朋友”,以下是文章截选。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新闻,说的是一个杭州的父亲,从小就跟儿子以朋友相处,在儿子进入到青春期后,儿子开始叛逆不再愿意跟父亲像以前那样亲密。父亲有些适应不了,儿子是离家出走还是做出什么叛逆的事情来,父亲给儿子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家书,末尾再次表明,“儿子,爸爸永远是你最好的哥们!”。这个故事令人感慨万千,虽然不知道结果怎样,儿子和父亲是否能继续做好朋友,但至少说明一点,即使从小和儿子做朋友,还是避免不了儿子的青春期叛逆。这位父亲对儿子做到这一步,爱子情深得都模糊了父亲的身份。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
上一篇:瓜叶菊黄边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