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家庭里是严父慈母好还是严母慈父好?对此你怎么看?
孩子,严父慈母,慈父在家庭里是严父慈母好还是严母慈父好?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但事实上,你会看到电影中最打动人心的父亲绝非从头硬到脚的硬汉,而一定是在外铮铮铁汉,在妻子儿女面前却立刻化身绕指柔的那种男人。
严母慈父的情况往往会更令人担忧,因为我做过很多青春期家庭教育的咨询,其中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男孩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会叛逆、迷上网瘾甚至休学,这些问题的背后,通常都有一个强势的母亲和一个被忽略的父亲。妈妈的强势会造成爸爸在家庭中地位的衰落和男性力量的削弱。久而久之,男孩无法从父亲那里感受到男人的强大、勇敢、坚强、责任和担当。小的时候他们会依赖于母亲的处处安排事事操心,但渐渐大了,他们内心的能量需要爆发,而家庭没有给他合适的机会和榜样,那他就会通过叛逆、上网、结交社会不良朋友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所以,我非常不赞同家庭里一定要有严父慈母或者严母慈父,而应该是夫妻双方在家庭地位平等的尊重的,共同营造温馨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家庭里谁的能力大小不重要,谁的经济能力强弱也不重要,重要的双方相互尊重,理解,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友好地互相沟通鼓励、帮助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更好地成长。
而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只要把握两个原则,一个是无条件地爱和接纳,不管孩子如何,父母都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孩子,并且明确地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二是和善而坚定,即教育孩子的态度要和善,但原则要坚定。也就是要做到三个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尊重事情本来的规范。
我相信,这样的父母,一定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的。
我自己在学习成长的路上深有体会,也希望更多父母能够朝着这样的方向一起努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从小就读三字经,里边有这样一句话,“子不教父之过”,由此可见,在家庭教育中爸爸的定位很重要。然而在现代家庭教育中情况却大大不同,“严父慈母”的角色正在发生改变,“慈父严母”逐渐成为潮流。
那么到底是严父慈母,还是严母慈父,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帮助?
我先举两个事例,你就会发现:
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甚至高中参加家长会的多数是妈妈。
一天到晚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兴趣班,希望能够使孩子能够受到更多教育的也是妈妈。
爸爸呢?爸爸在干嘛----他们在各种场合中充当“和事佬”,甚至帮着孩子一起对战妈妈。(妈妈们真心想揍他)
其实无论是“严母慈父”还是“严父慈母”,关于管教孩子的方式,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招数。我记得在翻阅一份书籍的时候,在里面看到一些这样的内容。把当代父母管教子女的方式大致分为这几种类型。
第一,专断型
这样的家庭中,爸爸妈妈通常恪守社会统一标准,做事很严谨,他们管教孩子的方式一般是要求子女无条件服从长辈。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一般来说比较克俭,儒雅和礼让,但缺乏创造力。
第二,宽松型
这种家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对子女关心爱护有余,教导管束不足,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通常都是开朗大方,活泼好动,善于交往。由于忽略了应该具有的约束,会让孩子在品行培养,意志力培养和知识积累上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第三,威严行
这种家庭的父母通常会以身作则,并为子女定下相应的规矩,根据研究发现,凡是那些在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这种家庭。
第四,溺爱型
由于对子女过分疼爱,生活事事包办,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依赖感滋生,责任感缺失,当独自面对困难,挫折是不能勇敢面对,不肯付出艰辛艰苦和努力,往往采取退缩,逃避的态度与行为。
第五,忽视型
这一类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因此亲子间互动很少。
其实在每个家庭中,也因为教育背景,成长经历,工作等方面的影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能普遍盛行一种“红白脸”式教育孩子的方法。
“红白脸”的教育模式看起来似乎是刚柔并济,文武兼备,但实际上对孩子还是有一定的伤害。
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父母双方存在分歧,孩子自然的会选择听从较温和的一方,孩子对唱白脸的一方心存芥蒂产生误解,很难形成健康亲密的亲子关系。
长时间的一严一慈,孩子摸清楚了父母的套路,会在白脸的家长面前表现老实,战战兢兢,而在红脸的家长面前则言行放肆,没有规矩。
所以说在家庭教育中,无论是“严父慈母”还是“严母慈父”,父母的教育方法应该保持一致,对孩子的管教与关爱之间并没有父母想的那么冲突,只要找对了平衡点与方法,教养孩子是没什么难的。希望每一位父母,都可以和自己的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的看法是:既不要严父慈母也不要严母慈父,如果可能选择,我相信更多的孩子会选择既无条件地爱着自己又能够教会自己各种成长需要的能力的父母,也就是正面管教中提到的,和善而坚定的父母。
为什么会这样?我来简单分析一下严父慈母和严母慈父带给孩子的不同后果。
通常中国家庭的传统文化更认可严父慈母,亦即爸爸是威严的,妈妈是和蔼的。这样的家庭孩子往往会害怕父亲,不敢做错事不是因为事情本身的对错,而是出于对权威的恐惧。那有一天当孩子强大到有足够能量而又没有形成正确是非观的情况下,极端时刻会发生怎样的后果?当然,幸好还有妈妈的温柔的爱给孩子一份柔情作为底色,否则你会看到在严父教养下长大的孩子通常特别信服强权即真理,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本能地采用暴力和权势,而非理性平和解决问题。
但事实上,你会看到电影中最打动人心的父亲绝非从头硬到脚的硬汉,而一定是在外铮铮铁汉,在妻子儿女面前却立刻化身绕指柔的那种男人。
严母慈父的情况往往会更令人担忧,因为我做过很多青春期家庭教育的咨询,其中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男孩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会叛逆、迷上网瘾甚至休学,这些问题的背后,通常都有一个强势的母亲和一个被忽略的父亲。妈妈的强势会造成爸爸在家庭中地位的衰落和男性力量的削弱。久而久之,男孩无法从父亲那里感受到男人的强大、勇敢、坚强、责任和担当。小的时候他们会依赖于母亲的处处安排事事操心,但渐渐大了,他们内心的能量需要爆发,而家庭没有给他合适的机会和榜样,那他就会通过叛逆、上网、结交社会不良朋友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上一篇:经期腰疼小腹疼痛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