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平时假期,是带孩子出去旅游,还是进行补课呢?
孩子,旅游,也是平时假期,是带孩子出去旅游,还是进行补课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平时假期,是带孩子出去旅游,还是进行补课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中国传统文化里推崇游学,诸如周游列国的传经布道、云游四海的博采广闻、游必有方的人子之孝等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帝王将相在出蜀游历的李太白眼中,自然少不了志在千里纵横天下的英雄情结。即便文弱迂腐的知识分子,想必青年时代心中盈漫的饮马江湖仗剑天涯的渴望,也绝不仅仅是市井之徒游侠之流的专利。苏门大才子东坡先生一生在贬谪中颠沛流离却奏响了宋词豪迈奔放的最强音,“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易安居士在金人南下举家逃难的危厄中,完成了其文学创作凄美而悲壮的转身。被逼出来的游历,矗立起宋词的双峰并峙!明代的徐霞客只活了55岁,却穷尽了40年的游历,写下了260万字(今存约60万字,其余均遗失)的“东方医学巨典”——《徐霞客游记》。
说了这么多,无非传递一种观念:游与学,从来就不是矛盾的对立。世界那么大,务必去看看。封闭的空间幽闭的自我,与保守的思想狭隘的灵魂相生相伴。寒暑假时间,假如有机会有条件,完全可以陪同孩子出去走一走逛一逛。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游学结合,相得益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合理安排,劳逸结合。旅游补习两不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游中学 在学中游
每个假期要合理安排分配时间,现在的旅游不单是玩乐休闲,更要在游中学,在学中游的游学模式,通过不同的场景游览,挖掘找寻源头学习掌握规律,增长见识,积累知识,转化为养分吸收,拓展提升能力圈。
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
读(破)万卷书,行(破)万里路,通过读书学习古今中外一切知识包括课堂知识,找到前人的经验,提取精华,变为营养,通过行路进行实践,把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比如在游学中分享心得感受,之后写一篇游记,对写作文的能力就有了提升。
场景教学 养分新鲜
可以说旅游学习是可以转化相结合的,每天在课堂学习同一个场景容易疲劳,感觉学习就没意思没有养分,学习效果就不好了,所以利用假期换个场景,新的环境更有动力,除了学习要有新的东西,就是养分又足了,就能持续不断的保持好的状态达到最好的效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走出去看看大千世界,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华,孩子的世界美好天真,没有走出去,总觉得自己的这片天空时最好的,那和井底之蛙有什么区别?家长的保守旧观念,学习是第一位,忽略了一颗幼小的心,也需要呵护和关爱,学习好坏不是定义一个孩子的好坏。新的时代,育儿的教育理念也应该变一变。孩子出现问题,就上网找答案,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成长,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劳逸结合,试着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天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放假了,给孩子报班还是旅游?
我的回答是报班,报兴趣班,比如学古筝。学古筝可以让孩子有安静的心,愉悦心情。
小孩子不适合旅游,看风景家附近公园就有风景,去看名胜古迹她又看不懂,等她读初中学历史和地理课的时候,在假期带她出去旅游。
古筝之声沁人心脾,培养她对古筝的兴趣,从遥指学起,争取这个暑假让她学会几首曲子,陶冶情操,对古代乐器有一个认识。
早上让她睡到自然醒,不学琴的时候就带她到附近公园儿童游乐场转转,开开心心度过一个假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是根据情况吧
孩子学习好,就不用补课
孩子学习一般,就得补补课,但是也可以旅游。
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不是只有黑和白,还有中间地带,国人说叫中庸,西方适度(就是质量互变原理),不要走极端。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我觉得是递进关系,相辅相成的,不是非此即彼的。
你没读书行了路也是白行,你能阅得懂人吗?如果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遇到高人又有何用?机会也是给有能力和有准备的人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