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苏德战争期间,德军战线很长,是如何保证后勤供给的?
德军,希特勒,后勤苏德战争期间,德军战线很长,是如何保证后勤供给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实际上,德军根本无法保证后勤的供给。苏德战争的初期,德军能够靠闪电战赢得了几场胜利。但是从1941年的6月22日开始,德军的三个集团军群的后勤就出现了问题:北方军团第4坦克集群,在6月份就到达了吐纳堡,但是缺油缺弹,不得不将进攻停止了8天。在7月该部又因为补给品严重不足,延迟了进攻的时间。
▲德军机械化步兵
在南方集团军群这边,到当年7月份的下半月,因弹药供应不足,拖累机动部队的战斗力。到8月份,各军团的弹药储备量不足原本的六分之一,这个情况下就只能勉强发起进攻。而中央集团军群从7月中旬开始,就出现了后勤补给量下滑的趋势。主要是在占领斯摩棱斯克后,为抵御苏军的反击,弹药的消耗十分严重。
那么为什么其他国家能够保证后勤的供给,但是德国却不行呢?原因有几点:一.战前后勤补给不足,陆军军工生产量收缩
1940年6月,希特勒在就为与苏联对战而制定了扩大侵略战争的方针。按照计划,他期望德军能在短期打败红军。但是当时的陆军总司令部,对此计划毫不知情。而且直到战争前六个月,德国才着手后勤补给问题。同时德军总参谋制定计划时不重视经济和后勤,也没有研究过在苏联境内的后勤补给问题。才外,德军总参谋对该行动的后勤补给标准,是按照短期闪电战的要求制定的。开战前,德国国内的油料储备粮就只有三个月,其他零件更是缺乏库存。
▲希特勒(中)以及部下
由于是按照闪电战的标准,过度乐观的希特勒一再收缩陆军军工生产,减少陆军军备。在1941年9月又命令陆军总部解散四十个步兵师,将人员调配到其它岗位。陆军武器生产量下降了许多。
二.缺少对战场情况的熟悉
苏联地广路少,现有的道路也不利于车辆的行驶。在冬季时,车辆就更难行驶了。这种条件下车辆行驶十分费力,耗油量增加的同时,车辆的损坏率也大幅攀升。这样的情况就超出了原本的估计。冬季时缺衣服缺防寒工具,直接影响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以及武器装备的使用。德军的装甲车辆,也因为油被冻结而无法启动。
三.铁路运输不灵活,运载工具少
苏联铁路的规格与德国的不同,无法直接使用。改轨又费时费力,耽误时间。打胜战缴获的苏军的机车又少。种种原因下,铁路修复速度慢,补给装卸慢,所以经常发生堵塞,影响后勤补给。
四.后勤体系沟通不畅
当时德军的后勤保障分为两个部门:一个负责运输部分,另一个是负责弹药以及粮食的。两个部门没有做好配合工作,缺乏统一指挥,直接妨碍到了补给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多谢邀请。
首先应该认识到,德军在东线战场上不仅是战线很长的问题,而且进行的还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德军自二战爆发后进行的战事,侵略波兰、北欧、西欧、南斯拉夫,都是一个月前后解决问题的闪电战,这样就不需要大量物资补充,开战时准备好的物资基本就满足了。
除了战线很长、战事旷日持久,德军在东线后勤面临的一大困难就是东线的交通状况远不能与欧洲其他地方相比。夺取的铁路线必须要满负荷运作,将物资运输到接近到前线的集结点——基本都是些大中城市,如哈尔科夫、斯摩棱斯克等。但这些集结点距离真正的前线还有漫长的距离,就需要通过公路、甚至土路将物资分散运到前线集结点,最后送到作战部队手中。这需要大量的卡车以及骡马,还需要不停的维护铁路线和道路设施。
但德军面对后勤最大的苦难,是占领区军民掀起的游击战,主要作战对象当然就是德军的补给部队和补给线路、集结点。战后德国将领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承认:特别令人担心的游击战基地分布在斯摩棱斯克和维亚济马两侧,为了对付他们,甚至不得不从前线撤回由几个步兵师和一个坦克师编成的两个军。俄国人还在1942年秋改变策略,把游击斗争转移到更深远的后方。由于德国在占领区的轻率(侵略性)政策,这种(游击战)运动蔓延到了整个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和波兰,最后竟席卷了其居民起初还对德国抱有好感的乌克兰。——这段话,对照目前乌克兰国内掀起的纳粹洗白运动,是不是很讽刺?
总而言之,德军在东线从来没有真正“保证”过后勤供应的充足。其前线部队经常性的处在弹药、食物、药品不足的困境中。这反应的是其整个军事战略的失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二战苏德期间,德军的战线很长,根本就没认真考虑后勤供给。希特勒是一种鲁莽的侵略?
二战时期希特勒认为自己的军事强大,兵员善战,以闪电般的战略入侵它国,速战速决解决战斗。
像入侵波兰、乌克兰、法国最长时间才一个多月,像有些小国家只有几个小时解决战斗。但是入侵苏联大国问题来了,希特勒根本没考虑过天时、地理因素,在零下50℃寒冷的天气不战死都会冻死,并且机油凝固坦克开不动,那时候就算后勤供给能跟上,德军也无法适应寒冷的天气。何况希特勒是就地供给的战略,打到哪里,抢到哪里?战到哪里,侵吞哪里?因此斯大林利用天时、地理的良好时机反击德军,最后德军惨败。
一九四五年四月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草率鲁莽、好高骛远的希特勒面对苏美两大强军进攻柏林,眼看寡不敌众,希特勒选择了自杀。同年一九四五年八月胆小如鼠,自私自利、战争淫乱、欺师灭祖的裕仁天皇同样面对苏美两大军进攻,随着美国的两颗原子弹投放长崎广岛上空后日本宣布无条件的投降,从此二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成为历史。
上一篇:三星s9+的卡槽是什么材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