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看完余华的《活着》,你有什么感触?
福贵,家珍,他的看完余华的《活着》,你有什么感触?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明白这一点时,生命也便豁达开朗、通透释然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女婿推荐的,我翻了几页,还保存了照片,感觉自己活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个人感觉,《活着》算不上一部优秀小说。
《活着》是先锋派余华的代表作,它的叙述方式、视角、结构、语言、意象等都很独特,国内外评价甚高,获得“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余华是一个编故事的高手,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很容易被感染,被打动,因为故事太悲惨了!徐福贵是小说主人公,他的亲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直到他变成孤寡老人,仅有一头老牛福贵与他相依为命……
故事的结尾: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结尾挺有诗意,小说也确实反映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但是作者在讲故事时,基本上是流水账一样的叙述,平淡无奇,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对人性的深度挖掘,缺乏对人生的深层思考……人物性格也不复杂,主题也不深刻……
比如,富家少爷徐福贵痴迷赌博,赌光了家产,变得一贫如洗。那么,由富而穷,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经历了怎么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被抓丁被俘虏的他回到家乡,他的心情如何?面对不同的亲人去世时,他的心里活动又有怎样的不同?妻子死、儿子死、女儿死、女婿死、外孙死,他肯定很悲痛,但悲痛可能会有所区别。
对这么一个孤独老人,村里人是什么态度?大伙儿同情过他吗?大伙儿帮助过他吗?幸灾乐祸过吗?落井下石过吗?作品展示了命运的起伏不定,却完全没有表现出人性的复杂多变……
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色。福贵人生悲剧的发生有哪些原因?余华没有去揭示去分析去发掘,而是淡淡几笔带过。
徐福贵虽然说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但是他的形象并不丰富,反而显得简单;他的形象并不丰满,反而显得单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活着,必须活看,尽管活着那么艰难,那么无奈。在这样的一个残酷的世界里,有些人挣扎的能活着就是奢侈,能活着也是生命的顽强,生命是多么的可贵,那能轻意放弃,虽然看不到希望的活着,不像人样的活着,,但总比死去好,死了那就一切都没了,其实没有尊严没有人样屈辱的活着谁能体会其中滋味,悲摧泪水都干了,就一个活着。必须活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过一次。活着要想方设法让人生快乐。尽管活着很艰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者余华曾经说过:“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来自于忍受,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就是生活。”
福贵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但从他最后和老牛相处中的安详可以看出,他没有像年轻时那样悲天悯人,怒天不公。他坦然接受了残忍的现实。
其实把目光放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也许就在你我的身边,就有千千万万个“福贵”。凌晨的菜市场,披着星光的那些老人,满头苍发被风胡乱摆弄着造型,但为了生活,他们在城市还在安睡的时候就早早来到市场占据好位置以利于卖出更多的菜;室外温度超过40度的工地上、医院缴费处拿着穷尽自己毕生积蓄也支付不起的账单的人们、为了家庭和孩子而日日夜夜熬着自己的“血肉”的父母们,就在我们身边,无人不是福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活着,也许就只是为了活着,没有什么为了理想、为了苍生这些理由,活着,就是要活着。大地上,这样的人有很多,像灌木一样,风来时,弯腰匍匐,等风过去,就过站起来继续生长,结实而饶有韧性的生长。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但,正因为其异常艰难,活着才有了其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所以啊,好好活着,好好生活,就是对自己最负责的态度。
上一篇:浅水钓鲫鱼铅坠入水时会吓到鱼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