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抑郁症的本质是什么?
抑郁症,抑郁,的人抑郁症的本质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寻求专业人员帮助。首先应当去找当地的卫生保健工作者或医生。
3、经常运动。哪怕只是短距离散步。
4、坚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习惯。
5、继续从事健康时喜欢的活动。
6、调整自己的期望。接受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的事实,无法完成与往常一样多的事情。
7、避免或限制酒精摄入并避免使用非法药物。
8、如果有自杀念头,请立即联系他人寻求帮助。
请记住:抑郁症可以治疗。如果认为自己有抑郁症,请寻求帮助。
如何帮助身边的抑郁症患者?
1、清楚表明你想帮助他们:只倾听不判断,并主动提供支持。
2、了解更多关于抑郁症的情况。
3、如可能,鼓励患者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主动陪患者起赴约。
4、如果规定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按处方服药。务必耐心,一般需要几个星期才会有所好转。
5、帮助患者履行日常任务,采取规律的饮食和睡眠模式。
6、鼓励患者经常运动和参加社会活动。
7、如果患者有自残念头,或已经故意伤害了自己,不要将他们单独留下。向急救服务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寻求进一步帮助。同时,拿走药物、尖锐器具等物品。
请记住:同抑郁症患者一起生活,可以帮助他们恢复,但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造物主的声音就是内心的声音,造物主的旨意就是灵魂的旨意。人的“自我”是一种意识上的存在,而意识是用来满足灵魂需求的工具。当“自我”质疑灵魂需求时,其存在根基便遭到了否定。这就是抑郁症的根本病因,也是它高自杀率的根源。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抑郁症患者“有罪”。实际上,相比大多数根本听不到/不愿听自己心声,活在虚幻与麻木之中的人,抑郁症患者恰是“真诚”和“敏感”的。他们的问题在于质疑的方向弄错了——该质疑的不是自己的心声,而是这个世界!
当然,这并不是说世界错了。而是当今世界处于各种尖锐的矛盾斗争之中,没有为各种不同需求的灵魂创造一种各得其所而又互不矛盾的意识形态。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现如今更是东南西北乱风狂舞,要在现实中找到一条满足灵魂需求的道路,确实很“难为”意识。但是,再怎么难,也决不能质疑/否定自己的灵魂,这是走出抑郁症的关键。
人类灵魂是造物主的分灵,祂命令意识为满足自身需求创造条件,而意识又命令身体执行自己的决策。灵魂的需求本质上是对爱的某一面相的经验,这种需求绝对正确、无可置疑,常常发生错误的是意识对如何满足这种需求的认知。认知既受教育的影响,也受生死轮回积累的潜意识(阿赖耶识)影响。
灵魂并不会思考,但祂给出“好恶”判断。对事件的“好恶”就是心声——超意识,对理念的“好恶”就是价值观——前意识,对生命的“好恶”就是人生观——潜意识。越是深层的意识,越受他人、家庭、社会、轮回经验的影响,越容易发生认知偏差。
超意识是“未来”的自己,是灵魂的自我,祂一直在灵界如如不动。显意识是“现在”的自己,是意识的自我,它一直在探索变化,寻求既符合现实又满足灵魂的道路。显意识是此刻的意识,而前意识是今生的意识。显意识把迄今为止的经验固化成一套价值观——前意识,以便遇到事件时能够自动发起合适的情感。潜意识是“过去”的自己,是身体的自我。潜意识本底基础是造物主给每个人配置的灵魂参数,潜意识上层建筑是历次轮回中个体写入的前意识累积。潜意识决定了一个人的先天气质和本能冲动,潜意识冲突常表现为身体异常。
人类进化的过程是超意识、显/前意识、潜意识逐步合一的过程,是灵魂指导意识创造存在的过程,是未来指导现在改变过去的过程。人类唯一从历史中学到的,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学到任何东西。虽然历史事件是确定的,但对这些事件的阐述无不包含着阐述者本人及其时代的价值判断。而正是这些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构成了人们“汲取”历史“教训”、构筑当下价值观的基础。因此不是现在阐述历史,而是历史注解现在。当人类的现代价值观——前意识发生改变时,经过一段时间,人类的潜意识——历史价值判断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历史是由现在决定的。而人类价值判断总是会极力趋向超意识——灵魂的“好恶”,因此现在又是由未来决定的。所以整个人类历史——准确的说是迄今为止的人类“史前史”,本质上是一个结局早已注定的倒叙故事。
可悲的是我们的教育总是给孩子们灌输“历史教训”,家长们更是觉得自己的经验足以指导孩子们的未来。没有比这更荒谬的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可前浪却在意淫自己引领后浪。用历史来指导现在,必然与未来发生冲突;用意识来判定价值,必然与灵魂发生冲突。抑郁症患者之所以质疑/否定自己的灵魂,就是因为早期教育、社会环境、人际氛围强化了一种本应弃之如敝屣的历史价值观,而患者把这种“强加”给自己的价值观视作比灵魂自我更正确。
应该说,抑郁症患者都是比较善良的。同样的冲突,有些人选择否定世界,爆发种种反社会行为;而抑郁症患者选择否定自己,默默忍受内心痛楚。抑郁症在临床上归类于情感障碍。情感是一种心理功能,是显意识决策满足灵魂需求后,把心理能量奖赏和决策相关意识打包成固定情绪输出的心理操作。可以把情感看成是显意识逐步沉淀为前意识的一个静水池,情感得到的心理奖赏次数越多,打包的显意识就越固化,沉淀为价值观的前意识就越不可动摇。
当人遇到“负性事件”时,按以往启动的情感及其一系列意识行为没有带来预想的结果,心理奖赏便会落空。通常人的心理对偶发的负性事件有一定调适性,会对打包的相关意识进行调整。但当以往的价值观已牢固树立,而新的负性事件与这种价值观有结构性冲突时,人就陷入了现实、价值观、灵魂三者之间的矛盾之中。
灵魂永远追求爱的某一面相,不管现实怎么变化,灵魂都能在其中找到满足需求的道路。问题出在价值观上,它具有固化的特点,往往难以随着现实的改变而灵活调整。于是,在改变了的现实——准确的说是对现实的认知面前,以往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得不到心理奖赏回馈,又无法改变被情感打包固化的意识,于是便被迫发生抑制。这个时候,抑郁症的各种症状就表现出来了。
不过,抑郁症患者最致命的,不是这种情感障碍,而是在长期无法正常发动情感后,意识对灵魂的质疑。现实是无法改变的,价值观几乎也无法改变,这两者都不能错,那么错的只能是自己的内心。当抑郁症患者开始自责的时候,他就陷入了最危险的境况之中。意识本来是灵魂满足自身的工具,当工具质疑使用者,就如经理质疑老板,那么他被开除的日子就不远了。
上一篇:春运回家,如果你买不到坐票或者卧铺票,只有站票,你还会回家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