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才能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
孩子,父母,自己的怎样才能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怎样才能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要从三个方面用心用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
一、要有一颗不老的童心。岁月不饶,容颜易老,这是自然规律。但唯一能阻止代沟形成的办法,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要始终保持一颗不老的童心。反观一些家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理解存在问题的情况来看,何以解忧,唯有童心。有时,我们太把自己当成大人了,出口就是“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此种情况下,如何与孩子沟通?更奢谈理解了!如果换成童心,就会同频共振,孩子也会把你当朋友,自然就会沟通无障碍了!
二、让对话场景充满童趣。不要让对话的场景太正式,甚至有点肃杀的感觉。和孩子的对话可以在游戏中,寓沟通于玩乐中;可以在美食中,心与食共进;可以在音乐中,词与曲同趣。
三、学点专业的育儿知识。学点心理学,懂点教育学,听点专业讲座,让知识战胜愚昧,让专业代替业余,我们的孩子才会愿意与大人沟通。用知识搭起沟通的桥梁,用智慧开启理解的钥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站在孩子一方思考,第二,少打骂,多鼓励,第三多和孩子谈话,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过程,帮助他渡过社会适应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升级为妈妈后,对于绘本,儿歌以及所有小孩的东西都有着迷之兴趣,对于孩子的行为和心理也会很关心在意。
在我小孩两岁多刚刚能独立上厕所拉粑粑的时候,本以为从此在这方面能省心了。谁知没过几天我发现,她总是在粑粑已经拉到裤子上后,才来告诉我们她要拉粑粑。要知道,我婆婆很早就教会她想要拉粑粑了要跟大人说,或者自己去厕所,而且如果不是拉肚子,她几乎不会出现把粑粑拉到裤子上。
第一次会觉得可能是她玩的忘记了,但是后来几次发现,她会时不时地躲开我们,比如说躲到门后,或者一个小角落,出来的时候就对我们说有粑粑,然后带她去厕所的时候就发现她已经拉到裤子上了,那个时候就知道了,每次她故意躲开我们的时候就已经是要拉粑粑了。
那天正好我在家,她又出状况了,我知道这其中肯定有原因。在我给她在卫生间换干净裤子的时候,她问我能不能不要告诉奶奶?我问她是不是怕奶奶会说她,她点点头,她说奶奶会骂人。
其实是她奶奶天生大嗓门,脾气也比较急躁,她越是怕拉到裤子上就容易出现状况,以至于最后认为要拉粑粑就变成一件错事,所以她总躲着我们。后来我跟我婆婆做了沟通,让她说话稍微温和一些,她本意是很爱孩子的,只是天生的脾气使然。再后来出状况次数越来越少,没多久就能正常如厕了。
在看到A.H.布拉夫曼的这本《看见孩子,看见自己》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这件事。孩子再小,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情绪,如果情绪没有得到理解,那他们就可能会通过身体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苦恼。
A.H.布拉夫曼,是一名医学博士,也是英国国家健康中心心理咨询师。他有50年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的经验,著有《图画的语言:心理咨询新发现》《打开心结:如何与父母和孩子一起工作》以及这本《看见孩子,看见自己》这本书,对于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可是行业领域佼佼者。
布拉夫曼博士认为,当孩子出现状况时,不会只想着去处理孩子的问题,而是先去处理孩子的感受,这才是真正成熟的父母。《看见孩子,看见自己》这本书中的二十多个案例也充分诠释了这点。
书中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透过孩子“苦恼的语言”来了解孩子。二,帮助父母理解孩子,纠正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解读。
一,透过孩子“苦恼的语言”来了解孩子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育儿方式和理念,曾经有一种风靡网络,那就是“延迟满足”,就是孩子哭闹有需要的时候,不要马上就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据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或者是建议妈妈们按照严格的时间规定来喂养孩子,不管是睡眠、抱哄还是排便。这也是为了培养婴幼儿的个性和强化他们的人格。
做这些可能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却唯独忽略了孩子需要的最重要的一点:情感述求。
孩子不是机器,当他们得到了足够多的爱和安全感的时候,他们最终才能变成一个有爱能给别人安全感的人。
就像书中三岁小孩克劳德。原本也是一个快乐活泼的小男孩,但是自从父母离开了为期三周的度假之后,他变得闷闷不乐,爱发脾气,且不肯使用便盆。在排除是生理疾病导致这些问题之后,医生认为要先找到困扰克劳德的原因,并建议暂且先不进行便盆训练了,但克劳德妈妈却认为自己育儿方式没问题,并坚持继续便盆训练。
直到问题发展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这位“深受困扰”却“并不在意”的妈妈找到了布拉夫曼,这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在跟孩子妈妈交谈的过程中,并观察在一旁画画的克劳德以及他的画。让孩子画画是一种孩子乐于接受并能表达出内心所想的极佳方式。
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克劳德画了几幅,其中一幅全是线条,不同颜色的线条代表不同的成员。从中,布拉夫曼明白了,克劳德这是非常清晰明确地把男人和女人做了区分。
之后一幅画通过克劳德的解说,布拉夫曼大概猜到了“致病”原因,小克劳德不愿意用便盆是因为害怕自己的“小鸡鸡”会不见,并且,因为上次父母度假时间比较长,导致克劳德害怕失去父母,所以不愿意用便盆也不愿意去幼儿园。
找到了症结所在,处理起来就会简单多了,不久克劳德就基本正常了。在孩子妈妈给心理咨询师的感谢信中,那句“我们终于能够理解他的难题,而非不顾他的焦虑把社会认可的行为强加在他身上”非常有感。
上一篇:2018年全国CPI同比上涨2.1% 12月CPI同比涨1.9%,对此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