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于一个叛逆孩子来讲,老师和家长谁的责任比较大?
孩子,叛逆,自己的对于一个叛逆孩子来讲,老师和家长谁的责任比较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于一个叛逆孩子来讲,老师和家长谁的责任比较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这个问题提的角度不对,像是要追究谁的责任似的,说明你不了解什么是叛逆。看看我的这篇文章吧,希望能有所帮助,当然文章有点长,需要点耐心。
《恭喜,你的孩子开始叛逆了!》
看到题目,很多人可能会惊讶,因为叛逆这个词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很多家长都是带着治病的心理迫切来询问:
“我的孩子叛逆了,怎么办啊?”
“孩子很叛逆,怎么教育啊?”
……
而在夸“别人家的孩子”时,口头禅通常是这样的:“看人家谁谁多听话、多懂事,你怎么……”
叛逆和听话就像两个反义词,如果让爸妈们选择,恐怕没有选择前者的。
“听话”几乎成了检验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一、听话的孩子很悲哀
小林是我的发小,我的小学至初中时代一直生活在小林的“阴影”之中,因为他是我爸妈教训我时常提到的“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听话、懂事,还会弹钢琴……
参加工作后,小林也得到领导夸奖——“懂事、工作认真、不怕吃苦”,同事有什么事也喜欢让小林帮忙,好说话嘛。
有次同学聚会,一向不怎么喝酒的小林喝多了。在我送他回家的路上,他蹲在路边的绿化带像个孩子一样号啕大哭。一向不怎么说话的他,整晚说个没停。
他说本来今年按工作业绩,优秀应该是他的,但领导给他做工作,让他发扬风格让给别人了。
我连忙安慰他:“领导给你做工作了,说明还是重视你的,下次一定会给你。”
他瞪着眼睛看着我说:“你以为我是因为没得优秀伤心吗?我并不在乎那点利益,但觉得很窝囊!我是在恨我自己!恨我为什么连个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你知道吗?这几年来,我光替同事加班都快赶上我自己的班了,开始还有人说谢谢,后来他们只是言语一声,连谢谢都省了,这我也没觉得有什么,自己没事,加个班有啥。可是有一次,我想下班后,约刚认识的女孩看个电影,老王又让我替他,我犹豫着想推掉时,他已经丢下一句话走了。我在加班的时候狠狠抽了自己几个耳光,脸上一点都感觉不到疼。”
“那个女孩后来我没再约,已经断了联系了,这样也好,因为我不想拖累她。”
“为什么觉得会拖累她?哈哈,你知道吗?我有好几次想着要自杀,但一想起来爸妈老了没人管,就忍住了。我这样的人还适合结婚吗?……”
很震惊!我从来不曾想过,平静腼腆的小林内心居然是这般波涛汹涌、这么悲观绝望,一直是我们头顶“阴影”的小林内心居然会有这么大的“阴影”!
为什么会这样呢?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听话的孩子很悲哀!
长期听话的孩子,会过度压抑自己的欲望、想法,久而久之,变得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缺乏主见,总是为他人着想、讨好他人,即使成人后,明白这并不好,却成了习惯难以改变。
听话的孩子很难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只会按照他人安排好的道路机械前行,他们除了懂得自己应该肩负这样那样的责任外,没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小林虽然从小就听妈妈的话报了钢琴班,弹得还不错,但他并不喜欢。我问他不喜欢钢琴喜欢什么啊,他迷惘地想了想说:“不知道……”。
听话的孩子表面上总是平静腼腆,但也许他的内心正接近崩溃的边缘!
可悲的是,听话的孩子的爸妈往往对此一无所知,因为“懂事”的孩子不会告诉他们,相反,他们还会认为自己孩子很幸福,得意自己的教育很成功。
二、为什么孩子要叛逆?
首先,我们把概念弄清楚,因为大部分人会把坏行为甚至违法犯罪与叛逆划等号,虽然它们确实有些地方很像,但其实是两个概念。
偷东西、故意伤害他人之类不叫叛逆,那是从小缺乏教养的结果,是没有树立基本是非观。
叛逆只是孩子心理成长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地表现。
百度百科定义:所谓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比如孩子违背父母)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通俗点说,叛逆就是孩子对你的话不再“惟命是从”,有了自己的主见、要求,喜欢反驳你的观点,喜欢标新立异。
为什么孩子都要叛逆呢?
因为他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了自己的思想与判断,他要发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见解,他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他要别人承认他长大了……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阐述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循环过程。
孩子的叛逆某种意义上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例证。
孩子从一出生,便在模仿学习,学习爸妈的行为和思想,这是第一阶段——肯定;学到某一阶段后,他就会感到不足,会质疑,便想要改变、想要突破,这是第二阶段——否定;孩子再成熟一点又发现爸妈的好多思想是有一定道理的,自己有些做法过激了,要加以调整,这是第三个阶段——否定之否定(肯定)。
但要注意,这时的“否定之否定(肯定)”与一开始的“肯定”是有区别的,已经螺旋上升了一个循环,到达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层次。
新事物就是这样脱胎于旧事物,孩子就是这样逐步从父母怀中走向独立。
所以爸爸与儿子总喜欢争执,且永远不会停歇,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认识要碰撞,这是哲学规律下的必然。
爸妈们与其想方设法阻碍孩子的叛逆,不如借孩子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反思自己的不足,把这一过程转化为提升自己的良机。
三、糟糕的应对
孩子的叛逆期是他人生的十字路口,爸妈们应对正确与否,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影响巨大。
被誉为“谍战小说之父”的著名作家麦家,在父亲去世一周年之际,饱含深情地写了《致父信》,倾诉自己小时不被父亲理解,父亲粗暴教育方式伤了他的心,他写的第一篇日记就是发誓以后不再喊爹,直到1993年结婚,带着新婚妻子回家,才跟做贼似的含糊不清的喊了父亲一声爹。
麦家长大后,通过自己的人生智慧,原谅了父亲,是值得庆幸的,但他内心的伤口却永远不会因为阅历和见识的增长而愈合。
爸妈们不要被传统的“棒打出孝子”之类的教育观念误导,造成终生的遗憾。
以下两种错误的方式都要不得。
一是一味打压。有的家长认为不能纵容孩子,要教育他,出现不听话、顶嘴的情况,便采取强硬措施,或打或骂。这种方式,有可能让部分孩子回到从前“听话”的模式,但已关上与爸妈交流的大门;也有可能让部分孩子更加“叛逆”,直到爸妈无计可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