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成为鉴别古玉的识色高手?
古玉,玉器,朱砂如何成为鉴别古玉的识色高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成为鉴别古玉的识色高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玉由于久埋于地下,玉质会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产生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沁色。这些沁色有朱砂沁、水银沁、铁红沁、土沁、铜绿沁、牛毛沁等等。要成为一个古玉鉴定的识色高手并非易事,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特别是材料学、工艺学、矿物学、美学、美术学、历史学、痕迹学等方面的知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鉴别:
一、看汗毛孔和橘皮纹。有汗毛孔和橘皮纹的玉不一定是古玉,但入过土,或者传世古玉,都会出现毫无规律可循的汗毛孔和氧化凸起或者凹陷,玉表面呈磨砂状,橘皮纹形态。我们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玉表面。
二、看沁色分布。入过土的古玉 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种或几种不同的沁色。这些沁色分布往往毫无规律可循,而且有连带和过渡,有层次感。用聚光灯从侧面45度角或者底部观察,有些地方灿若星空,有些地方若隐若现,有些地方乌云密布,或者像浮云连绵不断,美不胜收!
三、看包浆和光泽。一般情况下,年代越久远,古玉表面的包浆越厚重,往往有一层厚厚的玻璃光或者油脂光泽。特别注意的是这种光泽是在玉表面之上,而沁色是在玉表面之下,而且与玉质浑然一体的。这个光泽柔和内敛,像夕阳西下照到冰面上的感觉。坑口环境恶劣的,表面光泽较弱,往往局部出现不规则裂纹、钙化、凹陷、形变、地弯、土蚀、土咬、饭糁现象!
三、看神润和艺术欣赏价值。真正的古玉大多是浮雕,圆雕,镂空雕,而且纹饰精美、造型独特、精雕细琢、不惜工本的。而仿古玉大多火气重,急功近利,用高速运作的机器代替,平面雕,所有的线条粗细、宽窄、深浅一致。没有任何手工雕琢打磨抛光的痕迹。阴刻线底部包浆与玉表面不一致,毫无入土的沧桑感!玉质生涩,没有熟旧感。真古玉大多像煮熟的米饭或者熟透的腊肠,胶质感较强。
总之一句话,综合其料、工、形、纹、沁、包浆来判断才能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结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说的这些,学习者必须要上手过真品,最基本也要去各大博物馆实地认真观摩,反复对比过真假实物。
“一眼望”鉴定法即“望气”法。所望之气是指物件的“气韵”与“光气”。气韵是指物件体现出的生命力及具有的情态,气和韵都和“神”相关,故有神气、神韵之说;“光气”包含两个方面,也就是自然质变的老熟与散发的色泽。要求一眼如刀。个人心得。我留几张图,结合文字看看,这几张图是博物馆的,他们拍的照片有实物感。
望气鉴定法乃高手之技也,不是一朝即得之法也,需长时间大量真品观摩之体验总结而出也。
真品神元气足,高仿差一口气,低仿几无生气,观物观在表,则物我两张皮;观在肉,则得一二快意;观在骨,则轻易不可动摇;观在精神,则物我为一、不惊不扰。
仔细对照文字,记住一点,这些玉器都是进献给上位者,古人治玉,不是用工具,而是用心。稍有纰漏,大责关乎身家性命,小责皮肉受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谈沁,先谈土,因为沁色与墓土环境以及堆积有关。常见的墓土称五花土,黑色的水银土,红色的有铁锈土和朱砂土组成,白色的石灰土,绿色的铜锈土,有些流沙墓堆积沙粒称为沙粒土。其实沁色和土的环境,玉器上不同成分土的堆积有关,看懂了不同成分土的堆积物和沁色的致色原因也就看懂了玉器上的真假沁色。大家都知道,过去古墓放了大量石灰和朱砂,因为石灰防潮,朱砂镇邪。石灰遇地下水慢慢渗透燃烧使玉器白化产生石灰沁和钙化。朱砂堆积在玉器上会产生朱砂沁,同时朱砂也就是硫化汞在墓中长期空气稀少的情况下会分离出汞也就是水银,水银碰到玉形成了水银沁和黑漆古,里面硫和墓中铁器或铜器结合产生硫化铁硫化铜甚至硫酸铁亚硫酸铁或硫酸铜等等复杂的东西,这些东西堆积在玉器上又产生其他沁色,比如铁器腐烂产生铁锈会产生铁锈斑,铜器腐烂产生铜锈堆积在玉器上会变成铜绿沁,而这些朱砂和硫化物带酸性,石灰带碱性,会产生蛀孔。顾蛀孔产生在白沁和红沁中。由于这些常年堆积物对玉器影响,造成古玉沁色千变万化,但在怎么变也能在这些绺裂刀工缝隙和尖角易受沁部位找到清理不干净堆积物残留找到线索从而确定沁色真伪。下面插几张带有朱砂堆积和朱砂沁的汉代古玉还有考古现场不同土层照片帮助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