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粮食价格一直下滑,农民还会继续种地吗?
农民,粮食,粮价粮食价格一直下滑,农民还会继续种地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会,因为他们真正懂得民以食为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粮食价格一直下滑,农民还会继续种地吗?
虽然不能说粮食价格一直下滑,但近些年来粮食价格确实没有怎么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也并不是很高,但还都在维持着,其原因在于,虽然说种地没有多少收入,种地也成为了农民的一种情怀。
目前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外出打工,或者是经商的收入,种地的收入也只是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农民之所以现在还都在种地。一是种地有了部分的农业补贴,再则,农村的留守老人和妇女,闲着也没事干,能挣一些就是一些,这也是大多数农民朋友目前还保持着种地的心理。
粮食价格即便是下滑,也不可能再下滑更多了,只要种地还有一点点利润,农民也是都不会愿意放弃种地的。但未来的土地政策,也是向着土地集约化种植模式发展的,未来农民的土地将会以出租、转让或者参股的形式,让更有能力的个人或集体去种植。
说到粮食的价格,国家也有最低的收购保护价,这也对粮食的价格起到了很大的稳定作用,所以说,也不必要过于担心粮食价格会下滑到什么程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种地是农民点,价格低,花钱手头紧点。不种地喝西北风老天爷也不给常刮。老百姓就是这样,逆来顺受,有啥办法?有句古话,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有夲事,有头脑的,精明强干之人种地的不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粮食价格下滑,就是在倒逼小农经济退出。
农业大规模机械化才能产生效益,粮食价格由国家保护,但是农资在涨价,国家知道农民不赚钱,为什么不出手?因为这是时代发展在倒逼,倒逼小农经济退出,国家的保护价格已经高出国外进口粮食很多了,人家老远从国外拉过来,为什么还能比我们便宜,想过么,不能光靠国家吧。
农民可以把自家耕地流转,或以地入股,形成规模农场种植。没有地的农民,可以到农场打工,或者学习转型,年龄大的,国家扶贫会想办法解决的。
我是新农业创业者,好文章分享者,农民的好朋友——阿甘。专注三农领域和电商创业内容,每天分享一点有用的知识。欢迎关注点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玉米在七角钱左右,物价保持现在的标准,一家三口人,种三十亩地大约能纯收入二万元,直接把地承包出去能得一万元,也就是说种三十亩地纯收入一万元,而能拥有三十亩地的农民全国只有少数几个省份,一万元,人均年收入三千多元,种地只能维持温饱。还有意思吗?农民明知这个帐,还要种,农民说:不种地干什么去?出外打工,是要面对很多困难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种粮食了,有很多农民都种上树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粮食安全是国家大事,关乎十四亿人的吃饭问题,无论那个地方,粮价是涨是跌,土地都要继续耕种。粮食产区所产的粮食自然要卖,因为粮食是主要经济来源,非粮食产区生产的粮食,除留过自己吃的而外,多余的肯定也是要卖,种子化肥农药,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需要钱购买。
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必须是集体股份制经济,大家只有抱成团,合在一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要种粮食,还要搞经济作物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时把农村的加工业、旅游服务业等都做起来,就能抵御粮价走低现象。为啥呢?如果粮价低了,可以通过生产伺料搞养殖,转化粮食的价格;可以搞粮食精加工,增加粮食的附加值,以提高商品粮的价格。做这些大事单靠一家一户是搞不起来的,咋办?联合!以村为单位建立集体股份制合作社,选举能人领导大家搞经济谋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壮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大发展了,有谁还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小农生产呢?搞小农经济是没有出路的,靠天吃饭,如果遇到天灾人祸,粮食绝收,贫困户立马兑现。
上一篇:房主不在家,小偷撬门入室导致坠楼身亡,房主需要负责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