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公募与私募基金大亏,为什么基金经理没有利用股指期货、期权、融券工具来管理风险呢?
对冲,基金,期权公募与私募基金大亏,为什么基金经理没有利用股指期货、期权、融券工具来管理风险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公募与私募基金大亏,为什么基金经理没有利用股指期货、期权、融券工具来管理风险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产品涉及的越多,管理越复杂!基金经理一定有自己的一套管理风险的方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融券是有限制的,不适合公母和私募基金这种庞大的资金体系,而以往他们更多的是利用股指期货来进行对冲风险,达到资金和业绩的安全性和保障性!可是从2015年的熊市下跌至2638点以后,市场一度限制了股指期货的交易,所以导致大部分的公募与私募基金无法利用做空的工具来进行风险对冲!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A股会如此狼狈,走了3年股灾之后又经历了2018年一波大跌的最主要原因!公募与私募基金没有了对冲工具,但是有想要保证资金的安全和业绩的考量标准,那只能在股市下跌的时候不断被动割肉。就这样跌一段,割一段,跌一段,割一段,所以原来做多的筹码反而加入了做空的队伍之中,使得熊市跌跌不休!
如果有了股指期货的对冲,那么公募与私募基金完全可以利用做空来达到盈利,保证业绩和资金安全!同样的他们也不会放弃自己手里做多的筹码,反而到股市跌至了一定的低位时,做空的盈利会转变为做多的力量,加入多头行列!因此不是公募与私募基金不想,而是没办法,不过好在现在股指期货已经开放,只不过难以挽回2018年公募与私募基金全军覆没亏损的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笔者想反问一句,利用股指期货,期权、融券工具来管理风险,风险就不会出现了、就能避免亏损了吗?详情如下:
首先,风险对冲相当于是购买保险。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结果上来看平白无故的支付了一笔保险费。通过期权、期货来做对冲,成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便宜,很多人都不愿意这么干。
利用股指期货、期权进行风险对冲,听见最多的还是理论方面的宣传。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可能出现不一样的情形。正如同最近热议的中石化期权事件,并没有把期权当做一个套期保值工具,而是当做一个投机工具来使用,造成大额亏损。
其实可以把股票,基金以及股指期货、期权分开来考虑。情形一是:股票赚钱,股指期货,期权也赚钱。情形二是:某一个赚钱,另一个亏钱,风险对冲;情形三是:两者都亏损。很多人都潜意识的把风险对冲操作视作情形二,却忽视了情形三。
期货投资、期权投资也是有风险的。举个例子,在认为股票可能下跌的情况下,买空期货作为对冲。但是期货的走势和股票的走势并不是相同的。存在一种可能性,股票下跌了,期货却上涨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股票亏损;买空期货同样也是亏损。
其实规避风险,也许还是降低股票仓位来得更加直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想法挺好,但在国内实现不了啊。第一股指期货,虽然股指期货松绑了,但还是很难参与,各种限制太多了,还是半死不活。
第二,商品期权。国内交易所的场内期权成交量一般,而且品种比较少,想做对冲也很不方便。原来很多私募还参与期货公司的场外期权,2018年初,都被监管层叫停了,不能做对冲了。
融券工具范围也是太窄了,对于大资金,还是很难做到套保。
最后就是私募公募资金都不小,转身很费劲,本来你是股票类的基金,突然要拿出一部分做跟股票无关的期权,股指之类恐怕投资者也不会同意,毕竟明白人太少了,好在大家都是亏损,只不过有多有少,投资者有时一看,觉得还不错,大盘跌28%,咱才亏20%,好基金!
什么时候股指彻底放开,商品期权品种齐全交易活跃,股市有做空机制,再来谈公募私募的套保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我想可以从3个角度来说。
1、基金合同的约定:
是否对冲,首先要看基金合同有没有相关的约定;很多基金(尤其是比较早的公募),在基金合同里对投资标的是有限制的,不允许投资股指期货、期权以及融券等金融衍生品;
2、规模和流动性的限制:
股灾后,股指期货受限,流动性丧失,并且IF、IC长期处于贴水状态,这样,如果用他们进行对冲,一来每个月的贴水损耗较大,还有,由于流动性不足,建仓和移仓的冲击成本也都很大,所以,用股指期货对冲,其实很不合适;
而期权和融券都受到规模和流动性的限制,还有,也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增加;
3、主观角度:
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只要是股票类投资基金,其实都是相对收益类产品;业绩基准都是对应的指数。
所以,站在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角度来讲,不对冲比对冲好!
上一篇:有什么会忧伤到让你流泪的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