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看过《地球最后的夜晚》后,你有什么想吐槽的?
文艺片,电影,票房看过《地球最后的夜晚》后,你有什么想吐槽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毫无疑问,毕赣晦涩的意识流对于观众是挑剔的。《路边野餐》这样一部获得多个荣誉的好口碑电影,累计票房才647万,也存在争议。而现在被这场离奇张扬的营销吸引而来的观众或许在进电影院之前压根儿不知道毕赣是谁,更不知道《路边野餐》是何物。
同时,也有一位文艺青年观众对记者表示,“文青是很排外的,觉得这部电影为了卖票去抖音做的营销很low,反而拉低了本身对这部电影的好感度。”
错位的营销,让错误的观众看了错误的电影,造成了现在尴尬的境地。“断崖式下跌”“口碑翻车”后,有人骂电影,有人骂宣发。
“忍受寒风,牺牲睡眠,赶集式的在跨年这个节点,观赏一部对他们来说莫名其妙的电影,花了钱,耗费了精力,看了一部烂电影,还被人侮辱说是审美低下。”“如果镜头长短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导演能否载入史册的标准,我们家门口的监控录像可以拿奥斯卡了。”
此次负责《地球最后的夜晚》宣发的公司曾宣传过《心迷宫》《暴裂无声》《老兽》《提着心吊着胆》《三块广告牌》等影片,在文艺片的院线宣传上算得上深耕多年。除了“一吻跨年”的营销之外,影片在宣传时也兼具了宣传艺术属性,并未刻意掩盖。回想一下《吐槽大会》上,毕赣被群嘲“看不懂”“看得困”,宣传上并没有回避其作品的晦涩。
网传《地球》宣发公司负责人的一幅朋友圈截图也许能够看出宣发方的无奈。
这位负责人认为,这是艺术电影崛起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对于《地球最后的夜晚》来说谁是受众,谁是普通观众?艺术片爱好者们成为忠实受众,是需要学习和渐变的过程的,正是因为一次次的‘冲动消费’,使得他们对于艺术片的感觉更进一步。钢琴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不断地练习揣摩而成的,艺术片受众亦是如此。”
“地球”的营销事件也引发了行业的诸多思考,去年宣发了爆款电影《我不是药神》的麦特文化还专门开会研究了这一案例。
麦特CEO陈砺志在自己撰写的公众号文中认为,“地球”宣发的最大问题在于“不该用卖保健品的方式卖艺术品”。
另一位长期深耕文艺片领域,曾出品《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大世界》等影片的制片人杨城,则并不认为《地球最后的夜晚》有什么“营销欺诈或者营销过度”的地方,“主创认为片子浪漫,宣发认为影片所有特质里这一点是最有可能和观众沟通的,所以定个浪漫的档期,搞个浪漫的口号,弄些浪漫的物料,没毛病吧。很多观众看完觉得不浪漫,也没毛病,这是个人理解问题。让观众有机会从惯性离开,看到自己经验之外的东西,是有功德的事。至于为什么大部分观众看到陌生的东西,第一反应不是好奇而是愤怒,认为《前任3》浪漫而《地球最后的夜晚》不浪漫,那是另一个问题,背锅的不应该是一部电影,是媒体、教育、意识形态造就了感受力和审美开放性逐渐收窄的群众。”
电影上映前,毕赣接受采访时,记者曾问他,预售这么好,会不会担心不是你的观众看到电影之后会有过激的反应。毕赣说自己也是来自四五线城市的小镇青年,知道小镇青年平时选择电影的口味,“这部电影像外星人一样降落在人类的生活中,我觉得特别有趣。”
上一篇:价格在6万元的一克拉钻戒,证书和发票没有了,在昆明可以卖掉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