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史记·佞幸列传》?“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是什么意思?
的人,环境,机遇如何评价《史记·佞幸列传》?“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司马迁在暗指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史记.佞幸列传》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该传是记述汉代佞臣邓通、赵同和李延年等的合传,揭露他们无才无德,却善承上意,察言观色,专以谄媚事主,甚至不惜丧失人格,吮痈取宠,以及他们恃宠骄横,奸乱永巷的丑恶行径和肮脏的灵魂,进而婉转地讽刺和鞭挞了文、景、武等帝的任人失当,重用奸佞的弊端。司马迁在文章中对此感慨良多,表现了他对汉代现实政治的失望和对未来政情的忧虑,也反映了他的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此文今天依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选人、用人一定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有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这一论述提出的选材标准是:“苟不能得圣人君子,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现在我们党提出的好干部标准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就充分体现了德才兼备这一标准。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出自《史记·佞幸列传序》:“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简言之,也就是:卖力耕作,不如逢个好年景;善于做官,不如碰个好官运。意即无论多么勤奋的农人,辛劳一年所能获得的收入,总是比不上丰年时的收成。入朝为官的人不论多么尽忠职守,努力工作,其所受重用的程度却总不如遇到良好的机缘,获得君主的赏识,能建立良好君臣关系的人。旧指依照常规努力,比不上有个好运气。
在当下,如何看待个人能力和机遇的关系,我认为首先没有能力不行,但有能力还需要发挥能力的舞台,这就需要机遇,因此有能力没有机遇也不行;其次有机遇没有能力也不行,一是你把握不住机遇,二是你用不好机遇。当然也一些能力一般、机遇好的人,无论从政还是经商都能事半功倍,让人羡慕不已,《增广贤文》有:“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对有抱负有能力的人来说,机遇就太重要了,因为一旦有“天”助,能“遇合”,则可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但这样的机遇太少了,这种情况可遇而不可求,因此每个人还是脚踏实地,努力工作,靠自己积极创造条件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力田为男,男人勤劳耕作为力田;逢年为遇到好年景。出仕为仕即做官从政,遇合即为仕者得逢上官大人物知遇荐拔。
此句可解为:农夫种田不能仅靠勤劳耕作,更要依靠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士人做官不能光凭爱民勤政,更要依赖上官的赏识和提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字面理解,在田间出力流汗不如逢上好年景,善于做官不如碰到好的机遇。在科技相对落后的汉代,农业基本是靠天吃饭,科举制度也没有建立,为官若非官宦之后更多要依赖别人举荐,这种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识浅 承抬荐问 力田不如逢年 善仕不如遇合 以字面解析 意思是勤劳的农夫 怎么肯吃苦耐劳不如上助天帮 多精明善为 不可隐上私行 要的是与上峰志同道合 这么解未知可否? 这句话正面意境占比也大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道不同 不相为谋(政不同 見不合 绝不屈身曲意而仕) 你多有才 天天逆向用智 孰能容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拼命耕田不如碰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做官想方设法的努力想往上爬,却不如遇到好机会,这说明,运气机会比努力更加重要,所谓时也命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司马迁这句话出现在《史记.佞幸列传》中,有一语双关之意。除了指斥佞臣通过各种溜须拍马献媚获得皇帝的宠爱身居高位,而那些老老实实刻苦做事的人,穷尽一生的努力也不及佞臣的地位显贵以外,暗地里还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平台很重要,人的成长环境很重要。
《佞幸列传》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得到皇帝的宠爱一事无成最后身败名裂的人;一种是得到皇帝宠爱却能建立丰功伟业的人。前者是指韩焉等人,后者则“点名”卫青、霍去病。众所周知,卫青与霍去病十分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赏识,卫青统领汉武帝的近卫军——羽林军;霍去病年纪轻轻就任“侍中”一职。侍中,虽然不在“三公”之列,却是皇帝的近臣,基本上是寸步不离皇帝的左右,陪伴皇帝参政议政、读书生活。这种环境下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影响重大!
上一篇:炸串用过的油发黑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