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哪些关于匈奴的历史?
匈奴,单于,乌桓有哪些关于匈奴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想了解一下匈奴的来龙去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它兴起于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衰落于公元一世纪(东汉初),在大漠地区活跃了大约三百年,其后又在公元三至公元五世纪在中原地区继续活跃了大约两百年,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北方,广漠的草原,自然的旷远向来都掩盖不住草原王者的野心。他们骑马征战,大杀四方。在这一方广袤的舞台上,各族交战,生死存亡。
当时的北方活动的不同的氏族和部落,如荤粥、鬼方、猃狁、"戎"、"狄"等,通过不断地相互战争,各个氏族得以融合。
匈奴就是从上述各族,经过长期的分合聚散,经过斗争与融合,在公元前四世纪渐露"头角",直至公元前三世纪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的。
匈奴在大约公元前三世纪前后,他们的氏族公社出现了私有制。此后,匈奴的氏族贵族及其世袭权力逐渐抬头。匈奴实力也不断增强,开始侵扰中原地区。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派蒙恬率领大军与匈奴交战,致使匈奴北徙七百余里,在《过秦论》中记载到:"乃使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
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杀其父头曼自立为单于,统一蒙古高原,正式建立起第一个奴隶制的草原游牧帝国。匈奴进入了鼎盛时期,实力也空前强大。
在冒顿单于在位时期(公元前209——前174年),匈奴征服了许多的相邻部族,控制的地区东尽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在我国北部,以漠北地区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奴隶制政权。
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之下,匈奴与中原地区的接触较为频繁。他们不断的侵犯河北、陕西一带,给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以莫大的威胁。西汉王朝在政权初期,国力较弱,只得采取派公主和亲,赠送财物等方法求得一时安宁。经过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军事实力得以发展,一改之前的和亲政策,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正式打开序幕,从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之谋到公元前89年的汉武帝轮台"哀痛之诏",一共45年的时间,期间大小战争不断。这样连年的战事不仅消耗了西汉大量的人力财力,也使匈奴的实力大大削弱。之后,汉朝与匈奴的战事渐渐减少。
匈奴在与汉朝进行连年战争的同时,也加紧对于西域诸国的战争与统治。但此时的匈奴已然是内忧外患。在匈奴内部统治之中,社会危机日益加剧,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发生分裂。匈奴上层统治基本处于瓦解的状态,出现了"五单于争立"(分别为东部的呼韩邪单于;西有屠耆单于;西北部地区的呼揭单于,以及车犁、乌藉两单于)。匈奴五单于争立,死者数以万计,畜产损耗十之八九。匈奴从此由盛转衰。后来,呼韩邪单于接受西汉王朝的统一领导,主动归附汉朝。匈奴实力在汉王朝的帮助之下得以恢复,重新统一已经分裂的匈奴各部。
汉朝与匈奴关系在保持了近六十年的稳定之后,王莽篡汉,对匈奴进行一系列的压迫政策,同时制造匈奴内乱,致使匈奴内部矛盾加深。匈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又再次紧张。
东汉初期,匈奴地区发生灾荒,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公元48年,统治匈奴南部地区的单于归附汉朝,重新接受东汉中央王朝的领导,匈奴最终彻底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南迁的匈奴进入内地之后,一部分融入汉民族的生活之中。另外一部分,分化出不同的支系部族,并建立自己的区域政权,如公元5世纪前期的在河西一带的"北凉"政权等。
但随着这些内地匈奴政权的相继灭亡,匈奴作为一个民族政权逐步消失,最终匈奴人融入到汉族之中。
在南匈奴归附东汉王朝之后,北匈奴依旧对中原地区进行不时地侵扰。公元73年开始,东汉政府发兵出击。公元89年,北匈奴内部因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出现混乱。社会危机深刻,汉朝联合南部匈奴发兵攻击,北匈奴受创逃亡。公元91年带人逃亡西方。自此,匈奴奴隶制政权全部瓦解,从此退出漠北的历史舞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秦至两汉,数百年间匈奴一直都是中原政权的重要敌人,长期祸害中原。到了东汉时期,在大将窦宪的打击下,迫使北匈奴西逃至欧洲,此后300年基本没有记载,直到公元4世纪,这个神秘民族现身欧洲,来到里海北岸的顿河草原游牧。很多学者认为匈牙利就是匈奴建立的国家。
匈奴为什么叫匈奴呢,不是因为他很凶(确实很凶),中原人又贬低他们不开教化称之为奴,而是在秦汉之前,中原人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和西域的城邦国家都统称为“胡”,秦汉以后“胡”则主要指匈奴。其实“匈奴”和“胡”都是突厥语、蒙古语中“人”(kun, Hun)一词的音译,大家读一读“匈奴”和“胡”是不是傻傻分不清。还有这“胡”还本就来自“匈奴”的自称,《汉书·匈奴传》载征和四年狐鹿姑单于致汉皇书:“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所以说“胡”和“匈奴”最初是不带贬义色彩的。
传华夏族与匈奴族同源,据《史记》记载,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的末代国王夏桀的遗民,向西迁移的历史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白种人,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最有名的事件是秦二世时期匈奴部落的首领之子冒顿发动政变继位匈奴王,自封冒顿单于,在其继位后,开始对外扩张。在大败东胡王之后,随即并吞了其他的匈奴部落,并收复了一些被秦王朝侵占的领地,后来向西进攻月氏,迫使月氏向西域迁徒,建立了强大的匈奴王朝,崛起的匈奴开始威胁中原王朝。汉朝初期也吃了匈奴不少亏,汉高祖刘邦当年亲率大军征讨过匈奴,却因为冒进,中了匈奴人的诡计,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的骑兵大军围困,就是历史上注明的“白登之围”。脱险后的汉高祖开始明白,以目前的国力是无法一时战胜强大的匈奴人,于是开始匈奴实行“和亲政策”,还给了匈奴一些钱财,并开放了民间贸易,使国家得以休养生息。人们歌颂"昭君出塞"就是当时和亲政策的产物,汉朝10位“公主”换来了100多年的和平。后面的就是汉武帝经过“文景之治”后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派遣无敌组合卫青、霍去病收拾匈奴的故事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