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经济学真的是以“人都是自私的”这个为基础而产生理论的吗?你怎么看?
经济学,自私,都是经济学真的是以“人都是自私的”这个为基础而产生理论的吗?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经济学真的是以“人都是自私的”这个为基础而产生理论的吗?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准确的来说,经济学只是假设人都是理性,会最大化自身利益的。但是这能够说自私吗?我觉得不能够,至少是不能够和我们日常认为的自私相挂钩。
我们日常所说的自私,是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集体的利益甚至会去损害他人利益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看似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由于集体对个人的排斥,往往使得个人的收益无法达到最大化甚至要低于集体平均水平。
相反,一个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在社会评价中可能是一个无私的、高尚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案是否定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难道不是自私的吗?
经济学的基础,是在于财富的分配和重新分配中是否能够让自己所在的领域和投资的方向能够利益最大化,这也是自私的一个表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的,自私是人的本能。从色诺芬到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从马克思到苏联东欧和中国的传统的经济理论,从萨伊到萨谡尔逊和斯蒂格莉斯,从重商主义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研究和分析经济都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入手的,也就是以“人都是自私的”为基础产生的经济理论。
经济学无非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两类。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经济学要超脱价值判断,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前提;实证经济学的结论是客观的,可以依据事实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的结论由于受主观价值判断的影响而无法进行检验。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
其实,在特定的条件下,经济主体都有利己的天性,经济学回答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把“如何让经济主体各自获取应得利益而互不侵犯"的问题回答清楚更有意义。这样,能消除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应该明确,人是否都是自私的,严谨地说,这是个哲学问题,与经济学没有必然联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概括地说只有两个字,那就是“供需”!在自由的市场经济前提下,商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怎样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达到自己的经济上的预期效益,是大有讲究的,这种“讲究”就是经济学诞生的前提,换句话说,你不“讲究”就没有经济学。另外从经济学研究的外延上看那就太宽乏了,可谓包罗万象,大到一国之GDP或产业政策规划,小到一个人的吃喝拉撒等,都是经济学观察或研究的对象。当然,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功用还是在研究经济规律,以便为市场上的经济主体提供效益最大化的理论参考及方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经济一定是和政治挂钩的,而且政治在前!拜金主义下,一切都是自私的!因为除了钱可能你会一无所有,当然\"精神的食粮\"是没有了!好吧,一切都产业化吧,那时再想想什么是追求?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未来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这样理解!经济学中绝大多数是以人是自私而运行~这是人的理性!当经济运行发展,个人利益无法建立或保证甚至保护的前题下去“非自私”支持发展~形同虚设!但经济学中政治经济学似乎不支持“自私”~其实不然,因为其无非是利用“自私”,即运行中“自私”被隐蔽起来!经济发展运行中“自私”是绝对肯定的~无论用隐蔽隐瞒扭曲甚至极端反对,都摆脱不了最终现象,即自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