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为什么经常动手打人?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打人,家长孩子为什么经常动手打人?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① 自我意识萌发
孩子2岁左右开始,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喜欢把“我”的一切和其他分别开,只要是我不喜欢的,不愿意做的,他们可能不会说,而是直接采取“打人”的方式,来表示内心的反抗。
② 交往能力差
因为年龄小,不懂得如何去和小朋友一起交流,所以他们往往会选择“打人”这个极端的方式,去引起小伙伴的注意,希望他们认可和重视自己。
③ 语言能力差
因为语言能力差,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选择简单的“打人”方式去沟通,这也是孩子打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④ 模仿身边的人,或者是电视节目中的镜头
因为孩子认知能力有限,对很多事物缺乏辨识能力,就会模仿一些自己看到的行为或者是画面;或者是见到了身边的人打架,就开始模仿。
⑤ 生理原因导致的烦躁
孩子因为饿了、困了、累了或者是生病了,导致心情烦躁,通过“打人”这个简单粗暴的行为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公众场合,因为环境改变,导致孩子不能去按时吃饭和睡觉,导致孩子脾气上涨。
这时,就需要家长去接纳和理解,及时解决问题。
家长如何去化解孩子打人这个行为呢?
说服教育
俗话说:“当面教子” ,在孩子有打人这个行为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当场口头教育孩子,打人是错误的,让他去给别人道歉。
一定要抓住时效性,等到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才提及这个事,会让孩子对这个事儿有一个敷衍的态度,教育效果不明显。
身体约束法
对于一些因为情绪激动而动手打人的孩子,可以让他坐下来,或者站在一旁,用手抓住他的肩膀和手臂,持续一分钟的时间。
帮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对于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去打人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或者绘本之类的,让孩子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所在。
家长平时和孩子多沟通,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的一些感受和情绪,比如,当别人抢了自己的东西,就可以告诉对方“这是我的东西,请你还给我”,让孩子选择语言去面对别人,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打。
挑选一些动画片和孩子一起看
很多动画片都有暴力画面,孩子看多了,就会效仿。家长可以帮孩子挑选一些没有暴力镜头,内容健康的动画片,而且,陪着孩子一起看,即使发现了一些打斗的场面,及时地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会打,这个“打”和我们平时生活里的打,有什么不同。这样孩子才不会盲目效仿,不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喜欢用“打”来解决问题的人。
给孩子立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就是一棵成长的小树苗,他需要家长通过一些规矩去约束,才会成长为更好的人。
制定一个规矩,不能主动动手打人,如果打人了,那么就采取一个惩罚的方式。减少一天玩游戏的时间,或者是一次户外游玩。告诉孩子,如果别人打你的时候,可以选择告诉自己的家长,或者是对方的家长,而不要轻易去还手。
鼓励和表扬强化孩子好的行为
孩子在平时生活里,有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可以积极和热情地去表扬孩子,强化这些美好的行为,鼓励他们表现出这些正面的情绪,促使他们向上发展。
打人这个攻击性的行为,是一个稳定和持续的行为。这个攻击性的强弱,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影响的。儿童心理专家指出,孩子打人只是一个方式,而不是目的。
所以,看到孩子打人背后的需求,才是化解孩子打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清原因,和孩子讲道理!打人是不对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打人,最初更可能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正如通过拍打玩具认识其特性一样。但如果在打人的过程中得到了意外的奖赏,如抢到了玩具或被父母夸奖勇敢,打人就可能变成孩子获取好处、达成意图的工具性行为。所以,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偶尔打人,一般不必大惊小怪,孩子并不知道这是打人,只是在表达一种意愿,可以给予适当的满足。同时,父母要避免不恰当的奖赏孩子,以免无意中鼓励孩子以攻击满足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想培养打手,鼓励他多打人,未成年之前不犯法,多练习。如果是想培养正常人,还是打他几顿,让他认识打人是不对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在很小的时候就矫正,不同时期应该采用不同方法
上一篇:年底有点资金,适合做什么投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