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为什么经常动手打人?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打人,家长孩子为什么经常动手打人?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孩子为什么经常动手打人?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我身边就有一个很喜欢动手的小朋友,实实在在的对他观察了一个月发现他动手的原因有其三:
1、天真,分不清别的小朋友是在开玩笑,以为是真的,然后就会急躁的动手表示反抗 。,缺乏社会交往能力。
2、家长人陪伴少,缺乏关注。每天四点半其他的幼儿都会被准时接走,只有他一个会待到六点半等爸爸来接,每个星期六都是送到托管班。在群体这个大家庭里面,他渴望有受到很多关注,所以会采用这种方式。
3、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想想家长在家有没有急躁的行为,会不会动手打人,可能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学会了用这种方式去处理事情。
作为家长可以试着跟孩子做朋友,走进他的内心,看看孩子的心灵真正需求的是什么。可以在家进行情景再现表演,在表演中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事情,学会社会交往的好习惯,抓住在生活中出现的每个教育契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为什么经常动手打人,因为他摔倒了你会帮他打地板,他被椅子碰了你会帮他打椅子,甚至夫妻玩笑或争吵时,还会让他帮着打爸爸或妈妈。
你怎么教很重要,但你自己怎么做更重要。
在三岁以前到三岁左右,幼儿语言发展、社交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他没有能力准确表达他的感受,不论是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愿意、不愿意,他都可能会通过打人的方式来表达,某种程度上,打人是大部分孩子的必经阶段。等他们再大一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发育得更完善,这种打人的现象就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之所以说是大部分孩子的必经阶段,是因为我确实知道一些从始至终都不打人的孩子。
我看着邻居的小女孩从半个月长到十岁,不论和哪个小朋友在一起,她也从没和人打过架,甚至一些喜欢打人的孩子,和她一起玩过几次之后,也会变得温和一些,小区里没有不夸她懂事温柔的。
为什么她能做到这些?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小女孩一岁多的时候,在小区的椅子旁摔倒了,小脑袋在椅子上撞出一个红印子,她妈妈把孩子哄好后,又抚摸着旁边的椅子说:“小椅子也别哭了,你把玲玲撞疼了,玲玲也把你撞疼了,阿姨知道你和玲玲都不是故意的,下次玲玲会小心点,慢慢走,你们就都不会撞疼了”。
这个聪明的妈妈用一件件这样的小事,教会了孩子正确地看待纷争,这里面没有“加害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对立,有的是相互体谅,相互安慰。当她把注意力放在安慰对方上时,因为碰撞产生的不良情绪也消失了。
当然,要培养有同理心的孩子,不是安慰安慰椅子这么简单,它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一种教育观。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做到言行的统一。孩子磕了碰了我们不责怪桌子椅子,这很容易,但如果是孩子磕坏了我们刚买的手机,碰碎了名贵的花瓶呢?即使你知道孩子不是故意损坏的,你依然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吗?
一旦你无法在生活中做到前后统一,孩子就会迷茫而不知所措,他不知道椅子和你的花瓶有什么区别,也想不明白你突然发火的原因,在下次和小朋友碰在一起的时候,他也想不明白,是应该安慰对方还是直接给他一拳。
让孩子不再动手打人很简单,你自己做一个温和有爱的人就好了,但偏偏要改变自己又是最难的。
所以,只能祝愿,祝福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三岁以前到三岁左右,幼儿打人现象比较多,因为该年龄段的孩子语言发展、社交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些时候他想表达对其他幼儿的喜爱或不喜爱或者仅仅想和其人小朋友交流、分享物品等情况他都有可能采用打人的方式,因为他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去表述去沟通也没有适合的社交技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中大班以后,幼儿打人现象在成人的引导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如果在中大班甚至还大一些孩子打人现象还是比较突出,成人要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反省自身,尽早的予以干预和教育,从环境熏陶、榜样示范、引导教育等方面促进孩子改正不良习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也许这是个家庭教育的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任务可不能轻视,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引导着孩子,也在引响着孩子。以前认识一个小女孩,四五岁的样子,丢给爷爷奶奶带,而爷爷奶奶又是经常吵架的主,一吵架就互相暴打和辱骂,以至于孩子不管看到谁都要骂人,还要向人吐口水,再到学校里举手就打同学。这样的现象多半是跟家教有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孩子喜欢打人,无非以下几点:
上一篇:年底有点资金,适合做什么投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