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现在很少人创作古体诗了?是水平局限吗?
古体诗,诗词,的人为什么现在很少人创作古体诗了?是水平局限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写的人还是蛮多的。但是为啥会给人一种很少的感觉呢?是那些写得好的(相对而言吧,毕竟大环境不一样了,矮子里面拔高个吧)越来越不想把自己的作品发在网上了,原因是他们不喜欢自己的作品被那些他们认为的门外汉去评论。譬如“李子”,早年间就经常用“SB”和“楼上SB”来应对某些人的评论,到后来则更是很少玩了。其实他们还是在写,譬如我的一个朋友“扬州小小杜”(还用过寒江月和邗沟钓徒这两个网名)还是三天两头写,不过就是现在他写的东西只是小范围传播一下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实话,真的很多。退休语文老师,老干部成群结队。可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体诗和古文是相连的,是不可分割的。做古体诗古文得通,古代一个字代表好多不同意思,一个字有好多读音。不过古人学都是古文,所以说一看就能看懂。今天白话文已经代替了文言文,古诗不去专研古文就看不懂。
现在再去创作古体诗,而且还去原汁原味的去创作恐怕没多少人能看懂,没人看懂写哪干么?让古人看?
所以古体诗也得改革大众化,不要死板照做,首要把意境写出,再个朗朗上口。那还怕没人说好?
古体诗词,有古代韵律结合,韵律早已失传,也是淘汰,而现在人还死照格式写,不得不用上难懂字词,典故。还自认为写的好。就是都不懂,或者意境别理解不了。
古体诗,流传最广的,都是最接近白话文的,譬如,少小离家,,,。窗前明月,,。慈母手中线,,,二月春风,,,。
文坛里有些老顽固,他们力求让别人都达到他的古语水平,压这好多新秀起不来,也就是现代化的古体诗没人给好评,就是你意境多好,朗朗上口,也不行,不和古。毕竟是暂时的,诗歌是要因时而作。
总的来说大家看得懂,说好的才是好。几个别人说好那不叫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体诗也叫格律诗,讲究格式与韵律……。古体诗与现代诗(也叫自由诗)各有春秋,到底古体诗与现代诗谁好谁差?也无法定论。本人之见还是自由点好,不拘一格,不必摇头晃脑找什平平仄仄。我不主张年轻人去下大功夫学写格律诗,自由诗方兴未艾,何必再走回头路。当然能掌握一些格律诗的基本要求,也有好处,也算宏扬中华文化。以愚之见,自由诗也相当不错。说实话,过去我也写古体诗,但不知从什么时侯也爱上了自由诗。反而对那些一味讲究太多的人,不敢苟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楼下不敢苟同,因为我肯定要变成楼上。诗歌包罗万象应该是错不了的。我确实认可能将一个小主题写几千遍,写得非常好的诗人。但可惜的是这一类都只是自毁长城的诗人,明明有不错的文字艺术造就,非要限制自己的写作范围。
然后抱着自己的仿古作品,笑那些古诗写得更生涩的人,却忘了他们其实在努力根据现代人的情感写七言诗五言诗。这是什么行为。
不敢为时代写自己的古体诗,说白了和不敢写新诗是同样的毛病。褒贬一件事容易,自己写好了然后再褒贬才更具说服力吧。很多不写新诗的人胡乱批评新诗,却忘了根本不写新诗的毛主席,也不过是因为过于喜欢古诗的凝炼。毛整体上来说,对新诗抱有敬畏的态度。
一味的写古体诗,如果不是为了改造出今天的七言诗风格,那就纯粹是在抱古人的大腿。这其中有少量人的作品是真的好,好到他们不舍得放弃这种状态来挑战新的诗歌的方向。这一类人我是敬佩的。余下的几乎连清朝随便一个秀才的诗都不如的人太多了,却非硬要挤到那一条破路上。不愿意将自己对诗歌的热情投入到敢于使用现代思维的新旧诗创作中。敢在诗中插入电脑一词的人,万中无一,何来长期的优秀诗人能出现万中有一的时候呢。
古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联结词和具体意象同时滥用。想在滥用的环境里创作出好诗,这也算是挑战的一种。但终究更多的好诗出现在其它地方。仿古诗不再是主要阵地。我不管你多大年龄,仿古诗艺术造就多么高,如果不愿意承认以上需要改造的两条,你也只是喜欢那仅有的所谓诗人的荣耀感,而不是喜欢诗人的责任本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并不是这个原因,其实有很多人写,可能只是没发表罢了
上一篇:感染非洲猪瘟区域点对点运输,在所有材料正常的情况下,需要双方畜牧局都同意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