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孩子,自己的,自控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同样是孩子,自控力为什么会有巨大差异呢?
可能的原因是:
一,父母的负面榜样。
孩子父母本身的控制力就不强,做事情没有规划,更不专心,一会儿做东,一会儿做西,毫无章法。家长又是孩子行为的老师,孩子跟在身边长大,有样学样,做事情也不专心专注。自控力自然就会差很多。
二,是父母迁就溺爱。
惯子如杀子。有很多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受委屈,不管束孩子,让孩子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干什么。这样长久以往,孩子就对自己要求不严,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长此以往就丧失了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孩子的专注力遭到了破坏。
专注力很微妙,也很脆弱,一旦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专注力遭到了破坏,就很难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了。
四,家长舍不得放手,孩子动手能力不强。
表面上看,动手能力和自控力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家长舍不得放手,什么事情都帮办代办,孩子什么都不需要自己去做,就没有做事情的意识,自然就不会照管自己。
孩子自控力不强,日后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甚至以后的生活,对他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
1:父母做出榜样。
家长永远是孩子的老师,孩子自控力不强,家长可以先做出榜样,自我管束,孩子也会有样学样。比如,父母规定不玩手机,那么,就不要手机不离手,规定晚饭后读书,就雷打不动坚持,那么,孩子也会跟着做的。孩子的所有好习惯,都不是一下子养成的,而是一朝一夕,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你给了他一个好样子,他才可能有好习惯。
2:培养孩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家长发现之后,鼓励孩子坚持下去,不半途而废,自控力就会一点点提高。
3:学会放手。
让孩子自己管自己。每个孩子都需要自己走,我们只不过是他的领路人,孩子到了能自己走的时候,就要放开手,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也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学着去自我约束和管理,你不给他实践的机会,他永远都像被你推着走,为你而做事,根本不可能有管自己的意识。
4:采用奖励机制
孩子是喜欢听表扬的,当孩子表现出一点进步的时候,给他肯定和鼓励,让他尝到甜头。比如,孩子以前磨蹭,这次做事情快了很多,你可以奖励他一顿大餐,让孩子从心里感到这样做有“好处”。
培养孩子自控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心急和心焦,一切都慢慢来,一点点引导,一点点进步,只要你坚持不放弃,并加以引领指点和监督,相信孩子是会有形成良好的自控力的,因为所有孩子都有向好的一面,他也希望事情做的好,被认同,被夸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也是一个我们作为父母应该从小就要去注意培养孩子的很重要能力。
大家经常都会感叹自己的自觉性不够,做事情不够坚持,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其实都是我们从小没有培养好自己的自控力。那现在开始,我们要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呢?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比如孩子很小的时候,他觉得是饿还是饱,觉得是冷还是暖,我们尽可能在孩子有了自主意识的时候,就让他自己来决定。
吃饭是他的事,他如果到点没有吃,你就把它拿走,到下一顿再给他吃,那他就会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穿多少衣服是他自己的事情,你帮他准备当季的衣服,他决定穿多穿少穿哪件,自己去感受自然的变化和天气的冷暖,他慢慢就知道了在什么天气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
其次,我们要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当孩子上学之后,你要明确告诉他,这是你自己的人生职责,在当下你必须去履行的义务。然后你只需要在孩子努力时及时给他鼓励,退步或遇到困难时你去跟他一起分析如何改进。但永远不要帮他去决定该怎么学,不要帮他去焦虑。当你淡定的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且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支持,孩子会自己去发现学习的动力和乐趣,并且认真履行自己的学习职责。
第三,从小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庭义务。
孩子从两三岁开始,就可以帮助家里做家务,随着他的年龄增长,可以提升家务的难度和频率。到了青春期,甚至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重大事务的商讨中。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的一份子,自己对家庭既有责任也有贡献,他就会学习到责任感,并体会到价值感。
第四,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尊重。
一个从小生活在充满爱,温暖,相互尊重的环境当中的孩子,会更容易感受到爱,更容易表达爱,也会更容易尊重和理解别人。
第五,家长以身作则,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越界不冲动。认真平和理性乐观的生活态度,是给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
如果我们能够从以上几点来培养孩子,你会发现孩子更容易理解别人,尊重别人,更容易体会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价值感,更理性平静的面对冲突和处理问题。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就更有自控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的家长说:孩子不笨,可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原因是不能静下来心学习,上课管不住自己,要做小动作,开小差;在家做作业磨磨蹭蹭蹭蹭,一会儿吃零食,一会儿喝饮料,不认真,我们有时忍不住要打骂,也知道这样不好,可不知该怎么办。 其实学习需要自觉性。孩子管不住自己,是缺乏自控能力。自控力是儿童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一种能力。自控力差、任性、幼稚的中小学生为数不少,甚至大学生中也存在,尤其是独生子女中更为普遍。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由于自控力差而造成学习困难或经常违规违纪的孩子所占比例也较大,有的孩子明知自己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即在眼前,但仍挡不住电视、电脑、网络游戏、小说的诱惑,控制不住自己,事后又懊悔,但不会改正,下次重犯。自控力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个性培养和锻炼密切相关,对自控力差的孩子只是从思想教育着手讲大道理,无济于事,打骂更不能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自控力,需要从平时做起。 老师认为,家长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努力: 1.帮助孩子理解各种活动的目的,使孩子自觉控制自己的行动。 2.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从生活小事着手。 4.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5.要充分注意鼓励、表扬、批评、责备等强化措施的灵活运用。 另外,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辅导低年级的同学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尽管自控力差,但在小弟弟面前俨然像个老师,像个大人,他为了教好低年级同学,自己不得不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这样促使他成熟,促使他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