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小型教培机构未来该如何发展?
机构,校长,分校中小型教培机构未来该如何发展?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小型教培机构未来该如何发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目前,一二线城市教培市场渐趋饱和,很多大机构都在不断下沉三四线城市。这就对很多三四线的中小机构造成了双面夹击的境况,一面是实力强悍的大机构,一面是实力相当的中小机构。
前者拥有强大的教研团队、品牌力量,如果直接开到自家门口,这样的贴身肉搏就很难取胜。若是大机构学费加大优惠,或者利用低价引流课策略进行推广,对中小机构的威胁就会更大。而后者与自己规模相当、实力相当、产品趋同,竞争也是异常激烈。
很多校长,对于后者还有信心可以战胜,但对于前者,基本没有很好的突破策略。但细致分析,其实突破口还是有的,下面就给大家分析3个关键突破口:
1、做好教学的本地化和数据化
(1)本地化
大机构下沉市场时,一方面会输出标准化的教学、教研体系,另一方面也在针对各地教材、考试政策、学校特点不停地做本地化工作。对于中小机构而言,虽然我们做不到具有优势的标准化教学、教研体系,但是却可以选择吃透当地所有的教育政策、考试特点、教育现状,从而提供针对性地辅导。
当机构吃透了当地的应试规律,不仅能教给学生考点知识,还能够教给学生高效的答题技巧。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足以抵挡大机构的入侵。还可以做到极致,浓缩当地小升初、中考的考点范围,编写出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带上机构logo打印出来,成为机构宣传招生利器。
(2)数据化
数据是最珍贵的,要做好本地化,就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撑。在数据方面,大机构会对全国的市场、客户数据、教学环节数据都有深入的研究,所得出的分析报告专业性堪比研究院。与大机构不同,中小机构的数据研究,应该致力于本地化。利用地域优势,吃透本地的升学考试题,让学科更加精细化,让学生可以通过更有效率更节省时间的练习,取得更好地提分效果。
比如,很多机构的小升初或者中考辅导,可以通过数据研究,将小升初或者中考的必做题,缩减到800题或者更少,如语文中考必考500题,数学中考必备600题等。甚至还可以通过更精细的分类、试验、精炼,让学生可以通过300道题就达到这一学科参加中考必备的能力要求。这就比别人大而全的练习辅导更有竞争力。
2、在教学之外,比拼服务
教学和服务,是机构生源留存的核心因素。教学做不好,机构很难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但教学只是机构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必要非充分条件,除此之外,比拼的就是服务。
教学要成体系,服务也要成体系。从最开始的前台接待,到中间的教学过程,甚至到家长因为某些原因要求退费。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成体系的、标准的服务流程。另外K12教培行业的特点就是付费群体和使用群体不一致,所以必须制定家长和学生两方面的服务体系。
3、机构的突破,就是校长的突破
同样都是从小机构开始做教培,大家却有着不同的发展现状。有些机构迅速发展壮大,进入合伙人模式,快速开设分校;有些机构可能连续几年的营业额增长都有限,陷入发展的死循环。
其实机构要取得突破,最终还是依赖人。首先就是依赖教师,教学才是机构长期发展的基石。但不管是最开始招聘到好教师,还是后期教师的培训、留存,除开薪酬福利外,更重要的是校长。员工选择始终跟着你干,其能力也不断突破,都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外在的东西,而是校长的人格魅力和认知逻辑。校长是机构发展的天花板,只有不断学习、认识升级、迭代突破,才能增加自己的势能,更好地带领团队前进。始终记住,机构的突破,就是校长的突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小型教培机构未来如何发展
其实未来的方向只有3个:
1.维持不变
我认识很多开小机构的朋友,跟他们聊发展的时候,他们最开始也都想发展,但是在尝试扩张或者看到别人扩张后,都选择了维持不变。尤其是在四部委严查之后,他们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原因特别简单,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需要做出改变,同时也会面临挑战,而自己的机构已经运营很久了,首先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不好找,其次发展所需要的钱更不好找,还有自己养家的问题,与其发展,不如维持不变。虽然知道维持不变最后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是至少还能安稳的活一两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2.转型
在面对众多外来威胁时,其实转型也是一个发展方向。比如由线下机构开始尝试做一些线上课程。这个课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与大机构合作售卖(现在很多机构在尝试MOM模式),这些在线课是单独作为课程卖给学生也行、作为线下课程的补充卖给学生也可。
另外,也可以尝试转型上游。比如我最近就见到很多做运营培训的和做师训的公司出现。
3.做更大
这个应该是绝大部分校长的梦想吧。
其实机构做到需要三个条件:
1.现金流充足
为什么大机构特别爱开分校?
在同一个城市,一个机构的校区的体量基本是固定的,想做同校区的增量的难度比开新校区要大很多。(机构红利一般有3个:学科红利、年级红利、校区红利)
开分校也好、用其他方式也罢,前提必须是现金流充足,但是绝对依靠现金流的扩张模式也非常的危险,现金流一旦断裂,风险非常非常大。
2.有人才
这个太重要了,之前我做机构并购管理时,很多被收购机构都曾经非常辉煌,但是在扩张到20左右个分校时,因为人才瓶颈问题,都不是无法继续发展,而是业绩一路下滑。
在教培行业,尤其是人才储备不足的机构,一加一并不等于二,而是小于二的。
这里举个例子:
当我们有1个校区,要开第2个校区时,往往会把第一个校区的咨询顾问派去当第二个校区的分校长(升值,挺好的事)。但是,对于这个咨询顾问本人来说,由员工变成管理者,其实是一个新的岗位,他之前在销售技能上是没问题的,但是在管理岗位上呢?他就是个新人。最终分校业绩如何,其实还看这个销售是否也同样是一个管理运营人才。对于第一个分校呢?因为把最好的咨询顾问调走了,如果不能迅速补充一个能力相当的顾问,业绩下滑基本是必然的。
上一篇:唐宋的玉带板有什么特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