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西游记》里的唐僧真的很无能吗,你怎么看?
唐僧,他的,西游记《西游记》里的唐僧真的很无能吗,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西游记有不同的形式载体,最出名的是明代金陵世德堂刻本百回本小说西游记,以及央视八六版西游记。后者是由前者改编而来,但在艺术形象的设计上进行了较大的变化,所以必须分开进行分析。
先看小说。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小说当中,唐僧并不是男主角,孙悟空才是男主角。唐僧实际上只是一个重要的配角而已。因此对于唐僧这个人物的塑造,作者并没有费太多的笔墨,人物介绍也很简单。现在关于唐僧身世的介绍性的文字是后人补进西游记的,不是原作者的本意。总的来说,小说当中的唐僧人物形象较为平面单调。远不如电视剧当中呈现出来的丰满。
其次再看唐僧的人物形象。在小说当中,唐僧是一个负面性大于正面性的人物。作为一部戏谑宗教的作品,对于佛教的戏谑,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唐僧这个人物的描写来完成的。小说当中的唐僧,自私猜忌,又不愿意承担责任,对于取经任务也不是那么坚定。可以说是一个傀儡型的人物,是因为有着如来和观音的任务要求,所以才坚持到底的。不过说无能,恐怕不太合适。唐僧在收服孙悟空的过程当中,展现了他对于徒弟的驾驭能力。在收拢了三个徒弟之后,他利用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的不和,成功实现了对三个徒弟的驾驭。这直接反映了他的领导才能。
最后,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不同,是肉体凡胎,所以在应对精灵鬼怪的时候能力不足,但这不能够认为唐僧无能。
再看电视剧。电视剧在改编的过程当中,对于唐僧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导演杨洁本人的艺术理念导致的。原著中的唐僧实际上是一个牵线木偶,人物形象比较平面呆板,转化成戏剧表演的时候,形象不丰满,导演杨洁觉得人物形象应当进行补充调整,否则戏剧呈现效果会非常不好。第二是整个社会大环境。杨杰本人在回忆人物形象塑造的时候认为,原著当中并没有特别强调唐僧的这种一往无前,一定要取到真经的求索精神。但在80年代的大环境下,中国社会刚刚对外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当时的人普遍都有一股冲劲,希望国家尽快富强起来。这种社会意识的需求,使得杨洁将这种求索精神在唐僧这个艺术形象上进行了强化。由于两者的契合,使得这部西游记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三是出于对佛教的尊重,将戏谑佛教的内容,绝大部分进行了删除。作为戏谑对象的唐僧,也因此形象更加正面化。
因此经过调整之后,电视版西游记当中的唐僧形象变成了一个意志坚定的求法者,从一个偏负面的人物转向成了一个绝对正面人物。虽然面对某些挫折的时候,会有惊慌失措,但精神始终表现得非常坚定。可见,电视剧也没有把他塑造成为一个无能的人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唐僧很聪明,啥也不用管,口号喊的也好,最后也能成正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表现上看,《西游记》里唐僧的能力确实比较一般,一路上从衣食住行到过关越隘,全倚仗自己的三个徒弟,但唐僧也是有属于自己的特长的,而且他的特长非常鲜明,具有绝对的不可替代性。他的第一个重要特长是他广博的学识,不管是庙内长老,还是山中精灵,听了他的见解后无不对他表示心悦诚服。他的第二个特长是他有着很高明的外交处世能力,无论是荒村化缘,还是官府交涉宫廷折冲,他都能应付裕如。当然,他的最大特长是他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无论前途多少艰险,都阻挡不住他西去的步伐,不管身处的环境是多么的优渥、多么富足,都冲不淡他心中时不我待的西行信念!正是他的这种信念产生的凝聚力才将三个顽劣的徒弟有力地团结在他周围,不是吗?看看老大孙悟空,上天入地,没有半点消停,能让这么个刺头死心塌地跟他走,除了金箍咒的原因,更多的相信还是缘于唐僧的个人魅力; 再就是猪八戒,这个典型的逃跑主义者,每有难处就嚷嚷着要分行李、回老家,如果唐僧的影响力稍差些,说不定他真就回老家了; 再就是那个沙僧,标准的老好人,随大流,不求有功、但保无过,精通明哲保身之策,能让他一起坚持下来,也是不容易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游记》比《水浒》更有恨的是,它明目章胆地宣扬了统治者对臣民的玩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僧从斗武来说手无束鸡之力,但是他却领导了悟空,沙僧,八戒,历尽了千辛万苦取回了真经。所以他的角色是领导者,是智者,更是成功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