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哪些好听的值得分享的故事?
露露,他的,到了有哪些好听的值得分享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三袋米,代表了大如天、重如山的母爱。也许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像这位母亲一样在艰难中支撑起儿子的天空。但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父母恩难报,他们给予了我们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因此,孝顺父母不能等,让我们用心去感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瓜女婿拜丈人 原创
过去,有一女子嫁给财主家的儿子,女婿很瓜(傻)。结婚后第二天,女子要带女婿回娘家拜见父母。
媳妇临走前再三给女婿交待:“今天要去拜见我父母,也是你的岳父母大人哩!礼物要带的重重的,衣服要穿得光光的!”说完就走了。
这瓜女婿一个人在家里想:“穿什么衣服好呢?他摸了摸自己的前胸后背,噫!这不是光光的嘛。”
他就赤着上身,什么礼物最重呢?他一眼看见院子里的一个磨盘,嗯!这个就很重。
说着,他赤着上身扛上磨盘去老丈人家。
在路上,碰到一个人赶着辆马车,车轮“咯吱,咯吱”直响,那个人气的说:咯吱,再咯吱,把你搬倒加楔子!”
瓜女婿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他继续往前走,来到一座树林旁,树上的鸟儿唧唧喳喳乱叫,忽然一只鹞子飞过来,小鸟立刻不叫了。一位秀才看见了,诗兴大发,口中吟道:“一鹞入扗林,百鸟哑声。”他把这句话也牢牢记住了。
他扛着磨盘准备过河时,只听秀才又吟道:“河里水儿溅淸清,不见鱼儿往上翻。”
只见这条河上面搭了一根木头当做桥,秀才又吟道:“独木桥来实难过,添上一根也不多!”
瓜女婿把这些话一字不漏地牢记在肚子里。
瓜女婿扛着磨盘走进老丈人家,把磨盘往地上一放,坐在桌子旁。刚才看热闹的人都高兴地交头接耳地唧唧喳喳谈笑着,见了女婿后都不吭声了。
瓜女婿用手把桌子一拍:“一鹞入林,百鸟哑声。”
接着,仆人端来一杯白开水让他喝。他马上想起了秀才的那句话,就说道:“水啊水,溅清清,不见鱼儿往上翻!”
“噢!”大伙明白了,原来是姑爷嫌开水里没放茶叶。看来这女婿不瓜呀!
到了吃饭时,大伙故意只给他碗上放了一根筷子,看他怎么说。瓜女婿见状大声喊到:“独木挢来实难过,添上一根也不多!”
这下,满院子的客人都夸他有才,说话有学问。
院子里的哄闹声、夸赞声惊动了丈母娘,她忙从坑上跳下来,穿着一双新鞋高兴地走出来看新女婿,走起路来“”咯吱,咯吱”地响。
瓜女婿听到大喊:“咯吱,咯吱,你再咯吱,把你搬倒加楔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鹭与大榆树》
王大,兄弟三人,家大人多,贫穷不堪。一大家好十几口人,挤在破旧不堪的有三间瓦房的院子里。
院子不大,中间有一棵大榆树。这棵大榆树与众不同。其下端树围足够三四个成人合抱,其树冠更象一把巨大的伞,遮盖面积也有一亩多地。大榆树虽老,然枝干极旺,枝叶极绿。可以说,这棵榆树,是周围当之无愧的树王。每到夏天,成百上千迁徙而来的白鹭,都会奔着这棵大榆树而来,在树上筑巢,下蛋,生儿育女。一个个鸟巢,挂满了榆树的每一个枝叉,连树稍上都挂满了窝巢。那景象,就象秋天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柿子一样,堆堆串串,煞是好看。白天,树冠枝头,有的白鹭互相为抢地盘打架飞扑;有些白鹭自顾自翩翩起舞而弄影;有些白鹭成双成对卿卿我我而依偎;有些白鹭绕着树冠盘旋漫游,展翅翱翔。那"呱啦啦一一嗯哼!呱啦啦一一嗯哼!"的叫声,以及"扑棱棱!扑棱棱!”的起落声,此起彼伏,简直就是一个千鸟大合唱,更象是一台大型歌舞表演。还有那,田间地头,水渠河边,到处觅食的白鹭,它们飞东飞西,飞来飞去,穿梭于田间河沟与大榆树之间,捉回小鱼喂食子女,忙碌往返不休。总之,天幕下一幅活生生的水彩画。王家院子里也常常落满了从树上鸟巢里漏下来的小鱼以及鸟粪,使得满院都是臭气熏天的鱼腥味和粪臭味。一到三伏天,那腐臭的腥味更让人受不了。所以,夏天村人都不去王家串门。到了夜晚,这些白鹭也不消停,往往在子夜时分,才稍稍安静一会儿。至于那些劳作一天,困乏疲惫的村民,夜夜都是在这样的喧嚣中慢慢入睡的。这棵大榆树,连同成群的白鹭,在当地方圆几十里,成为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有年夏天,村上来了一个乞丐,自称是未及第的老秀才。左手提着墨汁罐,右手握只毛笔,每进一户人家,便会根据家中特点,在该户门道题诗一首,然后再行乞讨。老乞丐看见王家大榆树及漫天满树的白鹭,一进门道,提笔就在墙上写下四句诗文:
家有树一棵,
人旺财又多。
乌鸦不敢卧,
单等凤凰落。
只因这首小诗,全村人为之称奇,王家人便也把榆树当成了镇宅之宝。从此,树上的白鹭,便被王家人真当做了金凤凰,任何人不得亵渎。到了"文革”期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插队青年中,有陶气点儿的男孩,一看树上这么多鸟,这么多鸟蛋,便想掏些鸟蛋吃。却不料刚上树,就被王三看见,提起一根竹杆,追着便打。从此村上无人再敢有非分念头。
"文革”结束,改革开放,有人建议政府将此树列为历史遗产重点保护。县文物局随给王家每年二百元保护费,让王家人承担保护责任。从此,王家人好歹有了一个稳定的经济来源,不胜欢喜。所以,保护大榆树,保护白鹭鸟,就更加不遗余力。
时间飞逝着,转眼到了八十年代。村旁的石头河,因上游水库关闸蓄水,河床干涸。沿河村民房屋基建,大量挖石淘沙,使河床千疮百孔,生态破坏十分严重。而农民原来靠河水发展水田,种植水稻发展生产。现在也只能水田变旱田,所有水田改种成各种果树类经济作物。断了水,改了田,没了水田水草,没了鱼虾蟹鳖,白鹤、鹭鸶等候鸟,便慢慢绝迹。接着,王家老一辈兄弟三人都相继去世。剩下的年轻一辈,根本不在乎什么古榆树不古榆树。那年头,发展经济是硬道理,农民更相信能挣到钱才是硬道理。随着打工潮,四肢健全,不傻不呆的年青人全都进城打工去了。只留下了一群老人和一群留守儿童。王家也迁了新址,只留下大榆树,孤独地守候在残垣断壁的破院里。主人走了,白鹭不来了,慢慢地,大榆树枝枯叶黄,再也没有了往昔那枝繁叶茂的繁荣景象。再后来,枯枝被人伐掉,树冠也越来越小。再后来,就只剩下一截粗壮的树桩还杵在那里。村上从此平静了,平静的让人窒息。过去那因大榆树而喧嚣的鸟鸣声,已永远消失在了人们的耳畔。而大榆树的根深叶茂带来的繁荣,也成为了一段逝去的历史。那白鹭满天飞翔的美好画面,更是成为了只留在人们记忆里的一个模糊印象。
上一篇:期货怎么长期持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