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学好申论?有哪些写申论文章的好建议值得分享?
申论,材料,自己的如何学好申论?有哪些写申论文章的好建议值得分享?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审题破题小结
总之,作答任务、主题每年都在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考生们能够抓住本质,能够从题目中分析出重点,有的放矢的进行作答,那么概括题就不是难事。
最后,祝考生们能够成功上岸!谢谢大家!
如果想要更多关于申论和行测的技巧资料,可以关注安徽公考小助手或者尚邦公考官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整体布局上来说,希望能帮到你!举例要写和文化。
一、经典开头
【开头1】引言式
“‘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和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理念。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和合文化时作出的直接解释。和合是一种在历史上被一贯坚持的价值理念,“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性格,是中国文化的主旋律。
【开头2】排比式
和合文化是《大学》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庸》里面的成己成物;是个体的内在德性、中和之徳;在中国传统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价值理念当然也就区别出中国文化和西洋文化的内在差异。“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性格,是中国文化的主旋律。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在这个意义上,和合,由此,内外才能达到真正谐和融洽的地步,和合文化的境界得以最终彰显。
【开头3】对比式
中国古代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诸多传说,体现人对自然的改造态度;现代人在实际建设中打隧道、建公路、造水库,避台风、抗干旱、抗洪涝,为了人类社会的安宁与美好,也需要把自然改造好,这是更高层次的顺应自然。只有在顺应的大前提下对自然积极予以改造,通过对自然的科学改造达到与之更高层次的顺应,才能真正实现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天地人相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和合”境界。
二、经典写作框架
【分论点1】
1、弘扬和合文化,促进身心和乐。
2、弘扬和合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3、弘扬和合文化,促进世界和平。
【分论点2】
1、传承和合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创造力。
2、传承和合文化,促进自然与社会的和谐。
3、传承和合文化,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和谐。
【分论点3】
1、学习和合文化,不忘初心、坚守正道
2、传承和合文化,修身慎行、怀德自重
3、发扬和合文化,兼爱非攻、亲仁善邻
三、经典结尾
【结尾1】排比式
和合文化是《沉思录》中“退隐心灵”、“认识本性”、“忍受诸恶”、“与人为善”;是爱默生,在《自然沉思录》里力求唤醒人们心中的宗教情感;是梭罗回归自然,思索着社会与人生;是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在中国代代相传的理念,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
【结尾2】引言式
孟子有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也正基于此。和合,从目的论角度看,是目标;从认识论角度看,是思维方式;从方法论角度看,是方法与手段;从价值论角度看,是衡量标尺。和合文化是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的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
【结尾3】反问式
中华上下五千年所传承的“和合文化”究竟是什么?是张伯端在《悟真篇》中提到“心不留事,一期可静”;是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内心的方法;是马丁·路德金“不合作运动”与“非暴力主义”;是孔子所言“父慈子孝”;是“天人合一”、“天地人相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文化育和谐,和合文化是走向身心和乐的美好境界的必由之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必然要求。
以上,拿去不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滨州建达教育:仅供参考
一、申论题目:
点题。这点很重要,申论不是抒情诗歌也不是散文,对着一个文艺十足的申论标题,评卷老师是绝不会给出高分的。
其次题目不要太长,点明中心就好;可以结合复合句式,最好能够使用概括等大气一点的语句,这个平时可以多看看专题网站上面的发言题目,那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结构:
申论最重要的是结构,一般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升华”四个部分。
1、提出问题
这部分较简单,多数考生也都能容易的完成,一般都是对给定材料进行中心思想的归纳,最后缩减提炼出的就是文章的问题。
2、分析问题
分析的作答角度,是一个偏主观的方向过程,是对一个问题判断的过程。而现在的社会又是一个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判断同一个事实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在写申论中我们要注意出题者要的是我们能够站在管理者或者执行者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企业职员、一个农民、一个社会管理者对同样的公共安全事件看法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同个部门不同岗位的人之间的角度也都是不一样的,而管理者的工作性质要求考生站在公务处理的立场,考虑公共利益并以此作为标尺和价值标准,给出适当的结论。同时还必须抓住材料的侧重点,看清楚材料是在原因还是在危害,以及危害的种类否则容易出现跑题现象。
3、提出对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善于提出方案,也要善于使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这是提出可行性方案的前提。要明确对策的出发点了落脚点,,同时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
上一篇:你今年的圣诞愿望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