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爱攀比呢?
自己的,心理,的人为什么有些人总是爱攀比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心里作用,崇高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活着就会有欲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攀比就是满足欲望或期望的盲目跟风。攀比就是面子问题、虚荣心、嫉妒心理。当你失败时,总是找一些客观原因,总会找理由来解释对手比自己更强,以此来保护自我固有的自尊。我们要克服嫉妒心理,避免因嫉妒心理导致的极端攀比行为。我们产生嫉妒,往往是打压对方,排除或破坏别人优越地位,含有憎恨成分的激烈感情。一些发达社会,产生了嫉妒,就是千方百计超越他人,比别人更具优越性,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我们要认知自我,做好自我调节,树立信心,实现负性攀比向正性攀比的转化。不要因为过分追求虚荣心的满足,导致盲目攀比,随波逐流。不能因为横向比较达不到均衡水平,导致自信心缺失,从而产生抱怨增恨等情绪。更不能忽略了纵向比较,陷入盲目跟风。要建立起希望体系,树立坚定的信心,期望值不要太高。期望值太高了,失望就越大,越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不能摆脱压力的束缚,更不能找到前进的动力。
幸福,不是攀比出来的,而是你内心的知足,是你生活的那份从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没明白生活是为了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原因有以下两点:
1.大环境如此,人很难不受影响。
攀比其实就是一种竞争心理。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
从小在这种环境熏陶下,受到来自电视的宣传,来自父母嘴中别人家孩子的影响,亲戚孩子之间的比较,还有学校里优差生不平等的待遇,极易引发争强好胜、你攀我比的不良氛围。
到了高考,对于这种全国性竞赛,在自己和父母眼中,能考入清华还是蓝翔技校,就是自己和父母将来能否在社会上抬得起头的资本。当整个社会的大趋势都是这样的时候,人就像一个机器上的齿轮,只能随着大众不停的跑,由不得自己了。
2.攀比得胜者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当一个人获得了别人没有的东西,比如名气,财富,权力和地位,他会想要通过这些东西来吸引别人的重视。在各种场合下,他都会极力用这些来彰显自己,以此成为众人的焦点。所有人对他的羡慕嫉妒都是他快乐的源泉。
但是这种攀比会带来周围人的敌视。
“你有,凭什么我没有?我哪里比你差?你不会得意很久的!”
这种不和谐的声音是攀比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的,也是人性使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其实不是现在的人喜欢攀比,而是现在的人们就生活在攀比之中。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有了攀比。攀比我觉得没有错,但是怎么样攀比才是好的呢?这次考试考差了下次我一定要比这次考的好,这次做错了下次一定不做错,这是自己和自己的攀比,我觉得这就没有错。
自己和自己较个高下,这就没有压力了,只是会很难,但是再难也要去做,累了困了就喝杯好咖网的咖啡(因为:喝好咖啡,上好咖网。)起来继续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比较才会有区别:谁好谁坏,谁优准劣,谁强谁弱…等等,结果一目了然,清楚果断。比较是人们判断事物的一种办法。攀比,是其中的一种。通过攀比,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强于他人的优越感。
每个人都有攀比心理,或多或少。稍微攀比一下,可以给自己动力,比的多了,就成了没有动力的压力,继而身心感到疲惫,自己徒生烦恼罢了。
有人说,攀比心理是一把双仞剑,在给自己动力的同时,也会产生强烈的不满足感,给自己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从而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攀比心理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比权势、比地位,比金钱,比儿女,比房子车子等等。只要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从而失去向上的动力。工作消极,生活颓废。不求进步,不思进取,当天和尚撞天钟,对生活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巨大的嫉妒心理,害人害已。例如,某贫困县政府官员看到同级别的官员开的车比自己好,住的房子比自己豪华气派,于是就开始换车换房,不考虑财政上困难,想方设法达到自已的目的。于是,贪污,挪用公款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伸手必被捉,既违了法,又乱了纪。最后锒铛入狱,坑了国家,也害了自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